如果你家孩子玩具被抢,恭喜你,多了一次锻炼孩子思考能力、提升社交能力的机会。
但大多数家长都错失了这样的机会,会这样教孩子:
要分享
大方点,让他玩一会儿
去抢回来
……
以上方法共同点:都是家长直接给出方法,替孩子思考🤔
家长教孩子怎么做,其实阻碍了孩子自己思考的能力。
孩子3岁以后,大脑思考能力、认知、人际交往都已初步具备,家长可以引导他通过思考,来解决人际冲突。逐步具备思考能力,成年后受益无穷。
父母怎么引导?具体步骤是什么?
对话式引导。基础5句话。
家长:发生什么事了?怎么了?️
孩子:他抢走了我的玩具。
家长:你现在是什么感受?—️
(接纳;帮孩子认识情绪)
孩子:生气
家长:你有什么办法要回你的玩具吗?—️
(引导孩子自己思考)
孩子:我可以请他把玩具还给我
家长:如果这样做,可能会发生什么?—️
(引导孩子思考结果可能性)
孩子:他会说不。
家长:或许吧。你还有不同的办法得到玩具吗?—(继续引导)️
孩子:我可以拿我的恐龙跟他交换。
家长:你如果那么做,可能会发生什么?
孩子:他会说好的。
家长:你可以去试试哟。
结果如何,其实已经没那么重要了,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知道了:✅可以通过思考,用不同的办法来达到目的,去得到自己想要的。
多引导几次,孩子会学会自己思考🤔,找到最合适自己的方法。
而父母需要做的,只是引导。得到的却是一个,会思考、爱动脑筋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