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接着看阿尔钦的分析推演:
在上述的三个基础上,阿尔钦提出九个生产成本的建议(propositions),太多太复杂了。
重要的有两个,只谈这两个建议吧。
这两个建议是非常符合直觉的,而且是对称的 —— 先看建议一:
建议一。生产率(rate of product,每段时间的产量)不变,增加总产量(volume of output),平均成本必定下降。
作者列举了四方面的原因:
一、阿师提出的,总产量愈大,可选用的成本较低的生产方法愈多。
二、熟能生巧。
三、这是我补充的。总产量愈大,平均产量的交易费用就愈低。
四、这也是我补充的。以生产的订单算,生产有准备成本与试产成本,而量大摊分,平均成本会下降。
再来看看对应着的建议二:
建议二。总产量不变,生产率增加(加速生产,但总产量不变),平均成本必定上升。
同样,原因四条:
一、阿师的分析含意着的,是加速生产率,生产要素不容易一起调整,或不容易保持同一的比率,所以边际产量下降定律就会发挥其效能,是边际与平均成本上升。
二、阿师没有说,但我们可以把他的增加总产量会容许选用成本较低的生产方法倒转过来:增加生产率赶工,可能会迫使生产者采用成本较高的方法。
三、又要再提我的交易费用了。阿尔钦认为若要赶工(提升生产率),聘请职工(或增加其他生产要素)时其价(或工资)会上升。没有错,但这是交易费用上升而引起的。市场有咨询费用,有议定合约的费用等。因为这些(交易)费用的存在,作了“错误”或成本较高的选择,在赶工的情况下是比不赶时远为容易发生的。
四、要赶工,上文所说的准备成本与试产成本可能要重复。
这样理解吧:
- 稳定的生产带来稳定的预期,不稳定的生产一定带来迫不得已 —— 这是2.1;
而在稳定的生产情况下:
- 1.1说的是工作方法角度,稳定的生产率让人有改进整体工艺的动机及机会 —— 反之就是2.2
- 1.2说的个体的角度,每个劳动者的角度,也是一样的道理 —— 前提是人员稳定,反过来就带来2.3
- 1.3和1.4说的是固定支出部分,生产越稳定,那么就越容易被分摊 —— 反之就是2.4
而稳定的生产来自于哪里呢?
- 来自于现实与规划的一致,规划中一定是努力的采取了最优的生产方式、最低的成本组合,基于已经获得的信息
- 而一旦现实与预期的偏差过大,这就是“讯息费用”等交易费用的体现,随之会带来一系列的调整需求,而现实又不是那么容易瞬间调整的
- 而这也是为什么,软件产品的行业看起来总是比硬件性感 —— 代码总归是人造物,而且是比特的,不是原子的,调整起来就是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