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甫是唐玄宗时期的大奸臣,在朝中担任宰相。他在独揽朝中大权之后,为了保证自己的地位能够天长地久,特别把心思用在人事安排上,对官员的升迁降贬,都亲自过问,插手安排。怎么安排呢?提拔两类人,打击两类人,以做到一统天下。
提拔的是哪两类呢?一是对自己效忠卖力的,二是愚不可及、唯命是从的。打击的哪两类呢?一是对自己“指鹿为马”胆敢非议的,二是有潜在能力,日后或许会威胁自己地位的。一般的奸臣为人都是顺己者昌逆己者亡,而李林甫又另外加上一条原则,提愚斥能,真是奸上加奸。当时有位官员就是因为能力太强了,所以被李林甫打击诬陷。
这个官员名叫严挺之,是绛郡(今山西绛县一带)的太守。他为官清正廉明,政声颇佳,拥有治世安民之才,到任不几年,便把绛郡治理得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民富官足,唐玄宗闻之大喜,就想重用他。
这个李林甫看着心里,急在心中。心想这严太守如提拔到朝中施展了才干,日后必为自己的劲敌,不如趁现在还未做大,就及时铲除掉他。于是李林甫马上派人去把严挺之的弟弟严损之找来,大套近乎,并说对其兄长的政治才干如何如何欣赏,表示若严挺之能调任京都的话,自己定当大力提拔他。
那个时候做官的人,谁不希望升迁呢?严损之一听李林甫对自己哥哥这般看重,喜不自胜,忙问怎样才可以调来京师。李林甫捻了一下胡子说,“这个办法有倒是有,但需令兄能奏明皇上,说自己身体不适于在绛郡任职之类的话,我便从中周旋。”
严损之一听,大为感激,回到家后连忙给哥哥写了一封信,陈述李相国的美意,让严挺之要求调任京职。严挺之被弟弟说动了心,便写了一个奏章,说自己身患湿疾,难以在绛郡任职、要求进京调治之类的话。
唐玄宗接到奏章后,找李林甫商量。李林甫装模作样的说:“久闻严太守是个干才,政声颇佳,哪知他的身体状况竟如此这般糟糕,还不如把他调去个好去处,给他一个闲职养起来,也好让天下人说皇上不忘功臣。”唐玄宗说:“那好吧”。于是李林甫代皇上批了一个圣旨,把严挺之调到内陆富邑去做了个闲官。
就这样,李林甫口蜜腹剑,两面使手腕,除掉了一个潜在的日后对手。话说回来,这个严损之也够损的,帮着李林甫把哥哥卖了还帮数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