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轩,你很自信!好像无论什么事儿,你都相信能成,然后铆足劲儿去干真成了!” 我承认,我是那种有想法先干,干了再复盘再持续干的人!
为什么能成,这事儿是有缘由的! 这些年成长经历中,仿佛摸索到一些“从不自信到自信”的轨迹!
“从不自信到自信” 一诺老师分享:不自信,是因为拿自己和他人比较,会不自信。会带来对自己的评判,还有自我设限。
这是“知易行难”的过程。
如何放下自我评判,和自我设限呢? 我很喜欢这个观点: 第一是知道别人在那,我在这儿,是他有我不具备的条件,和我有他没遇到的困难……这是一个特别能自洽的观点。
在生活中常听到有人说不行,我做不到,不可能的……
一诺老师书中有一个生活案例:她10岁的儿子要她买坦克送他上学很酷。
为这件事,她让儿子去查怎么样才能买坦克送他上学,他们一起讨论这个点子。
后来孩子发现一些因素,坦克需要换轮子可以解决,耗油量是汽车的十几倍,是油电混合的几十倍。他自己说,算了算了!
在生活中,我们多少次一听到某些事就立刻说不可能,不现实,做不到呢……
想要做到不设限,第二是需要做一些功课。
首先自我肯定,我很喜欢的一位身心灵老师说:没有一个彼岸需要你抵达,没有一个目标需要你完成。只有being成为,此时此刻成为自己最理想的状态,最高频的自己。没有过去和未来,唯一的实相是此时此刻!
如果说现在的自己是过去的积累成为的你! 那每个此时此刻的自己积累成未来的自己! 这样的话,只要做好此时此刻的自己就简单多了!
是的,我很同意“知易行难”,所以我们会给自己做一些功课。
在我们《持续行动俱乐部》里叫“自我赋能”!我们每天晚上都有自我赋能的练习,持续行动的行动者都看到一些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所以,放下评判,不要自我设限,做一些自我肯定的功课。
“创造自我形象” 我很喜欢的一位瑜伽大师萨古鲁,在我心里他是一位开悟的人,他的分享给我带来能量带给我不同阶段的成长,他有一个“创造自我”的分享令我很受益!
他说:每个人,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都在我们称为“生命” 的过程中创造了自己的特定形象、自己的个性。
这个你在内在所创造的形象其实与现实毫无关系。 它与你的自我和你的内在本质都毫无关系。它只是你打造的某种形象,而且多半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打造出来的。每个人都有关于自我的某种形象。
只有极少数人有意识地打造了自我形象;其他人都是依据自己所陷入的模式或外在情形而打造自我形象。
既然内在可以打造这样的“自我形象”,那么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想要的去创造一个新的“自我形象”囖!
是的,在瑜伽里冥想的领域,常常会用“观想”来实现这些“创造”!
是什么让我十分相信这些?我深信不疑的是,我们内在的本质是安静的,是具足资源的。每个人都是一样,具足资源来到世上!
在运用焦点心理学做约谈的过程中,越来越让我笃定我的信念,“想象力”带来的创造力。我们会通过想象力的游戏来完成一些体验,非常让我感动生命原本丰盛的创造力。
无论是通过冥想,还是功课去实现自己全新的“创造”,最重要的是你内心深层渴望和你真正相信什么?你相信的是否在创造那个你最理想的,最高频的自己?
如果是,请继续你的旅程…… 如不是,请调整你的旅程……
为每个最理想的自己 和最高频自己的时刻庆贺 因为你具足那样的资源成为
在学习心理学和自我刻意练习这几年中,我始终坚定的练习:提升自我价值感的5000次肯定!这是在─李中莹老师的《重塑心灵》一书中学习到的,我比较认可他他提出“自信”的“唯一方程式”
因为自信就是“信赖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取得所追求的价值”。
所以 自信的基础是“能力”; 能力的基础是“经验”; 经验的基础是“尝试”; 尝试的基础是“感觉”。 “感觉”就是想去尝试的内心状态,也就是自信最基本的原动力。P81-82页
能力必须经过肯定才能变成“自信”
自信是成长过程中经过不断的肯定而建立起来的,肯定有两种:
第一种来自本人和他人的,最好两者都有。若只有一种,产生自信的效果会大打折扣,若长期只有一种,自信甚至会减少。
李中莹老师把整个过程,编成一个方程式:感觉-尝试-经验-能力-(肯定)-自信-自爱-自尊
弥补这个方程式的不足: 多做-多做到-因多做到而得到肯定
所以,最能帮助一个人提升自我价值的方法是制造机会,让他多做、做好、因做好而得到自我肯定!
我常常在想,我们支持自己如此,支持孩子亦是如此呀!家长们也会因此而轻松的!
在此我十分感激曾经为我赋能的领导人:李尚轩女士、谢超菊女士、贺玉娥女士!是你们不断给予我机会,让我多做多做到做好不断给予肯定!成为我生命中宝贵的资粮!谢谢谢谢谢谢!
最后用昨天看到的分享中一段话来结束今天的分享:
很喜欢《穷查理宝典》里托马斯·亨利·赫胥黎的一段话,“也许所有教育最有价值的结果是,当你不得不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不管你是否喜欢它,你都有能力去完成这项必须的任务。这是每个人应该学的第一课,然而,无论一个人多早接受教育,这可能是他彻底学到的最后一课。”“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愿每个开始自我肯定,创造自我形象,放下评判,打开限制的每位伙伴,都能心想事成,看见更好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