蕤宾五月中,清朝起南颸。
不驶亦不迟,飘飘吹我衣。
重云蔽白日,闲雨纷微微。
流目视西园,烨烨荣紫葵。
于今甚可爱,奈何当复衰!
感物愿及时,每恨靡所挥。
悠悠待秋稼,寥落将赊迟。
逸想不可淹,猖狂独长悲!
词语汇
这是一首与别人唱和的诗。胡、顾可能是先给他惠诗,故诗人回赠之。胡、顾二人名字、事迹不详。西曹、贼曹都是当时郡县府属官的名称。古代中央和地方大都分科治事,当时叫分曹。西曹管吏事(相当于组织部长一类),贼曹管刑事(相当于现在的公安部门)。西曹略大于贼曹。胡、顾二人名字及事迹均不详。示,给某人看。
【析评】这首诗约作于诗人四十岁。《时运》写于这年春天,本篇写于同年仲夏,可作为《时运》的续篇来看。诗人此时住在上京里,上年初春,开始躬耕于南亩(作《始春怀古田舍》二首),稼穑的艰辛体味到了。
这首诗前八句为上半篇,描写仲夏的时感和佳景,五月的田园风光,清新自然之中,流露着欢欣之情;后八句为下半篇,抒发壮年易逝、躬耕自资维艰的悲慨,由感物之盛衰而联想到自身的盛时难再,故希望能及时有所作为,然而面对困顿的生活,却不免悲恨交加。
这是一个五月的早晨,刮着微微的南风,下着纷纷的细雨,看着菜园中茂盛的紫葵,陶渊明的心情很愉快。但一想到这么鲜亮的紫葵,终究还是要变得凋残,他就又起了一种人生的无常的感慨,并因而想到了及时行乐,想到了自己的常常无酒可饮。到秋天庄稼成熟,还需要很长一段日子,无酒可饮的日子过起来是多么寂寞漫长,他的思绪仿佛飘到了很远的地方,情绪激动起来又独自觉得悲凉。诗中最动人的,是他对清风细雨的描写,和他“流目视西园”时的那种洒脱神情,因了这些形象性的东西,虽然作品后半部也写到了他的凄悲愁怅,但整首诗的情调仍然显得相当清新快乐。正如前面《赠羊长史》对一位奉命出使的官员谈论“商山四皓”一样,此诗对两位州郡佐史谈论乡间日常生活,都是有点出格的事,由此也可见陶渊明的精神所注。
这首诗写得短小精悍、优美艳丽,先景后情,楚楚动人。这首景美情真、情景交融的诗,如果写成一篇散文,恐怕上千字也打不住,很可能是洋洋洒洒一大篇。诗贵含蓄!诗人在这首诗里,只用了四词八字“感物、每恨、逸想、长悲”,便写出了自己长期埋于内心的生不逢时的悲壮情愫和理想。有些研究陶诗的人,认为这首诗里表现的是诗人不能及时行乐而长悲,非也。
陶公的思想、情怀是高尚的!
这首诗在陶诗中是写得较平凡的,朴质无华,它的转接突然的地方,也表现它的“放”和“直”,即放手抒写,直截不费结撰。但也有它的含蓄,有它的似拙而实高,它的奇特过人,即不露痕迹地表现作者襟怀的开阔和高远。
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处境,“猖狂”的来龙去脉,也就有迹可寻,即是对于黑暗、险恶的政局和自身抱负莫展的愤激。把这些诗句都作赋体看,诗中表现出诗人的政治热肠和人生态度,表现出他高出常人的地方,即在艰难的生活中不忘济世。诗写得很随便,却有深远的意境。
【辑评】
张潮、卓尔堪、张师孔同阅《曹陶谢三家诗·陶集》卷二:盛年难得,盛时难再,写得酸楚。
邱嘉穗《东山草堂陶诗笺》卷二:此诗赋而比也。盖晋既亡于宋,如重云蔽日而阴雨纷纷,独公一片赤心如紫葵向日,甚为可爱而又老至,不能及时收获,渐当复衰,此公之所以感物而独长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