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的一个时代,段子手很受欢迎,因为他们给人带来快乐。段子手必备技能之一便是吐槽和毒舌,或者说是怼人,而且怼的足够快。在这一点上,郭德纲堪称其中的佼佼者,红了以后,大大小小的综艺节目中,何时见过老郭在言语上吃亏。玩相声的,嘴皮子利索,理所当然,可是有一个叫马克·吐温的文字工作者,这方面也是不遑多让,称其为作家当中的相声演员,可能有点过,但是段子手和毒舌这个角色,老马是绰绰有余。
来看坊间传播较广的的几个怼人案例。
马克·吐温:“夫人,你太美丽了!”
妇人(不领情,应该还翻了个白眼):“先生,可是遗憾得很,我不能用同样的话回答你。”
马克·吐温(微笑,怼人高手都这样):“那没关系,你也可以像我一样说假话。
另一个例子是这样的。
“美国人没事的时候,往往喜欢怀念祖宗,可是一想到祖父一代,就不能不打住了”。(法国同行取笑美国人历史短,涉及国家大义,得怼回去啊!)
“法国人没事的时候,总是想弄清他们的父亲是谁,可是很难弄清楚。”(涉及国家情感,段子手得出手,不对,得出口啊。)
还有更狠的。
“美国国会中有些议员是婊子养的。”(段子手也有说脏话的时候,此言一出,议员们不干了!道歉,道歉,必须让这个姓马的道歉!)
玩文字的搞不过玩政治的,那就道歉吧。
“以前鄙人在酒席上发言,说有些国会议员是狗婊子养的,我再三考虑,觉得此言不妥当,而且不合事实。特登报声明,把我的话修改如下:美国国会中有些议员不是狗婊子养的!”
类似的段子有很多,感兴趣,或者想学学如何怼人做毒舌的,可以自行搜索,可以负责任地说,绝对比某些唱歌的段子手的段子高级,至少来得更有技巧。书归正传,马克先生的演讲、逸闻,据说幽默是出了名的。他的小说,文字口语化,简明直接,句子结构简单,在文坛上也是以幽默中的讽刺或者批判中的幽默见长,马克·吐温是美国人的幽默,同样伟大的作家福克纳,称其为“第一位真正的美国作家,我们都是继承他而来。”
有些人说,幽默这东西,与生俱来,如果你对老马的生平多一点了解,一定会觉着,马克·吐温应该不是这样。因为,这位幽默的大作家,貌似的“毒舌”和段子手,一辈子过得实在有些悲惨。
咱们先从他小时候说起吧。
老马的爹老老马克一共生有七个孩子,他是老六,而且早产了两个月。自小体弱多病,十岁之前,马克·吐温基本上在尝试着各种各样的医学疗法。他的一个妹妹,不到四岁发烧去世;三年后,一个兄弟也死了;8岁的时候,一场麻疹差点要了马克的小命;12岁时,老马克死于肺炎,小马克就此辍学,童年提前结束。马克只好走向社会的大课堂,干起了童工,做印刷学徒、新闻民工、水手、挖矿,干了许多咱们都没接触过的工种。
再后来,不知道是命运眷顾还是才气使然,他写出了短篇小说《卡拉维拉斯县著名的跳蛙》,成为当时一款爆文,从此登上文坛,人生有了小小的转折,貌似开始顺风顺水,那时他30岁,成名也不算晚吧。
如果这就是全部,命运,待马克·吐温先生也不算太过刻薄跟无常。
35岁的时候,他找了位漂亮的妹子结了婚,一年后生了个儿子,事业和家庭都还算顺利吧。遗憾的是,马克还没怎么享受当人家爹的快乐,儿子便生病夭折了,死的时候还不到两岁,顺便说一句,搁一般人这不得疯了啊。还好,后来他们又有了一个女儿,然后是第二个第三个女儿。
勤奋加上天赋,40岁到56岁这十几年,可以说是马克吐温写作生涯中最辉煌的时期,《哈克贝利· 费恩历险记》,《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王子与乞丐》等名作都诞生于这段时期。这十几年,马克吐温名利双收,用现在的话说,端的是登上了人生巅峰。可谁会嫌钱多呢,作家想起了投资,想赚更多的钱。也许是隔行如隔山,他写不了做生意这篇文章,赔了个精光还欠了一屁股债。年近六十,上有老下有小,一大家子人,日子不好过啊!
大约一年后,24岁的大女儿得了急病,走了。白发人送黑发人呐!段子手的人生,不乐观是活不下去的,此时的马克·吐温虽已垂垂老矣,但还尚能饭,而且写文章做演讲,人家竟慢慢还清了债务,愣是从一个个的不幸跟前,笑着迈了过去。
69岁,陪伴他30多年的妻子因病离他而去,少年夫妻,老来无伴;
72岁,二女儿嫁人,同年小女儿癫痫病发作,也撒手人寰,剩下马克一个孤老头子。
如果你耐着性子看完了马克吐温的经历,又恰巧看过余华的小说《活着》,是不是会觉着马克吐温不是小说家当中的郭德纲,而是他同行小说《活着》故事里的富贵呢?
“人就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余华用这样的文字诠释自己为什么写《活着》。
小说家的虚构,终究比不过另一位小说家真实的一生那般更加令人心惊。
而马克·吐温却说过这样的话,“有时候现实比小说更加荒诞,因为虚构是在一定逻辑下进行的,而现实往往毫无逻辑可言。”
嘴中念叨着马克·吐温的话,脑子里还隐约勾画出这样一个人的模样:满头蓬乱的卷发,眼睛冷冷地审视着这个时节,脸庞波澜不见,嘴角似乎还流露着些许微笑。
这个人,一生充满坎坷悲惨,却是世人公认的幽默大师,短篇小说巨匠。
75岁,马克吐温孤独终老。
关于他的死,至今仍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据说马克·吐温生前曾经梦到兄弟惨死,不久后噩梦成真,弟弟罕里的死。竟然跟他梦境几乎一模一样,死状、葬礼,太多的细节一一对应,这事折磨了马克·吐温大半辈子。
1909年,也就是马克·吐温去世的头一年,他写了如下文字:
“我在1835年与哈雷彗星同来。明年它将复至,我希望与他同去。”
第二年,也就是1910年,4月20日,哈雷彗星掠过距地最近点。
第二天,老马克先生心脏病发而去世。
事情实在有些诡异,如此看来,马克·吐温不光是个段子手小说家,还是个预言家。不过这般想实在令人于心不忍,倘若说他真的能预知未来,那么他这一生岂不是更加悲催。
所以,我们姑且还是认为这一切都是巧合吧。
“我人生中一些最悲惨的事情,根本就没发生过。”
这也是马克吐温广为流传的一句话,虽然没有查到出处,但我宁愿相信这话是他说的。
活着,本身就高出任何意义。
既无法左右命运,那就这样活着吧。
进一步讲,如果如老马克这般惨还能精彩地活一辈子,又何尝不是赚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