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冤家

       最近刚开始看张爱玲的作品,而今天刚好看完《半生缘》。想看张爱玲的作品的念头是早已有之的。

       原因之一是三毛曾在她的文章中提过,在她深夜失眠之时,“一生中第几十回拿起张爱玲的书”,结果一不小心通宵达旦;另一点则是我曾经的好友也读过张爱玲,一并告诉我题为《白玫瑰与红玫瑰》的散文中的文字:爱如一抹蚊子血、一粒饭渣子。以及《sheng经》的“爱如死之坚强;其三是我妈也看过。在我与老爸老妈聊到三毛时她建议道:“张爱玲的作品也很值得一看的”;其四,去年暑假在南京游玩的时候,老爸老妈的大学同学给我们推荐了一家民国风格的餐馆,在排队的地方就有不少张爱玲的书。随手翻阅下,我并未静下心感受她的文笔,所以很快看了《白玫瑰与红玫瑰》的开头两段后便放回了书架。

       其实直到我读到三毛说她会反复看张爱玲的作品时才意识到:原来三毛和张爱玲完全是两个时代的人啊。在此之前我潜意识中一直误以为她俩是同时代齐名的作家。

       抱着与三毛相似的对张爱玲的敬意,我才开始阅读的《半生缘》。故事在再平常不过的琐碎日常中展开,从一开始就宣告:世钧和曼桢的恋情终成悲剧。初读见这一必然结局我并无太大感触,想着:“开篇就告诉读者结局,那么接下来作者会怎么写呢?”并且看了《半生缘》这一书名同样也有了心理准备。但在一系列看似琐碎的日常交代下,小说中的各个人物形象逐渐丰满,我的情绪也随情节的发展而随世钧和曼桢一同悲喜。譬如曼桢的姐姐曼璐装病,设计使鸿才趁机玷污了曼桢。直到这一刻我才真正发觉这是一部爱情悲剧。先前所有对世钧和曼桢的感情描写,都是为了这一处的“折”所作的铺垫。

       自此剧情急转直下,世钧没能相信曼桢对他的坚定选择,被曼璐骗说曼桢已与豫瑾结婚,心灰意冷,苦不堪言,最终与翠芝结为连理;曼桢费尽心思从祝家逃脱,等来的却是世钧三天前结婚的消息。机缘巧合,两人错过。虽几十年后见面,终化为一句“我们回不去了”。此句一出,我心怅然。

      世钧与曼桢在张爱玲笔下描写得有如神仙眷侣,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似乎没有什么能够拆散他们。然而造化弄人,终成陌路。我问自己,那假如一切顺利,他俩又是否能几十年如一日地维持书中的热恋关系呢?我很遗憾地立刻听见了我的回答:“不能。”文中提到祝鸿才如愿以偿娶到曼桢后,一开始还觉得迷迷糊糊,可日子久了也就那么回事;而世钧则自述从前和曼桢在一起的时候无法想象与曼桢结婚之后是什么场景,觉得迷迷糊糊。想来假如真结婚后也会化为一粒饭渣子。即使不像鸿才一般出去鬼混,也会慢慢蜕变成亲情吧。

       而正是先前的琐碎日常塑造,让我觉得小说中的人物个个真实。世钧很老实,也很平凡,少言寡语,不如叔惠能言善道,但一心一意地爱着曼桢,与曼桢独处时仿佛有道不尽的话。同时他也会因急着结婚而帮着料理家事承担责任。

       作为世钧好友的叔惠有才干,能和任何人相谈甚欢。陪世钧去南京时与石翠芝一见钟情。可惜碍于家境悬殊,两人有情而无法结为夫妻。他到美国后忘不掉翠芝,同样找了一个富家小姐结婚,却也会犯错,在外面又找了人,致使离婚。

       先读曼璐设计陷害曼桢可能会以为她是彻头彻尾的恶人,可她同样心系娘家,十分照顾家人最初就是因为家贫她才做了舞女, 以维持生计。

       因此我想,《半生缘》不仅是一部所谓的言情小说,而是更贴近于一部展现民国生活的作品,而世钧与曼桢、叔惠与翠芝,甚至曼璐与鸿才的爱恨情仇,都只不过是民国生活的一个缩影,对各个家庭的真实写照。以他们的经历,向我们展现了民国社会图景的一角。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为你解决的问题 读书如何读到人性曲径通幽之处,而不是只记得女主角和男主角最终没能在一起?作家闫红分解读《半生缘》,...
    我不是恶棍阅读 4,558评论 0 1
  • 为你解决的问题 读书如何读到人性曲径通幽之处,而不是只记得女主角和男主角最终没能在一起?作家闫红分解读《半生缘》,...
    8a260d89edaf阅读 3,047评论 0 1
  • 因为书写营要引用书的开头句式,理所当然的就想到那句:“他和曼桢认识,已经是多年前的事了。算起来倒已经有十四年...
    烟灰女人阅读 4,357评论 0 0
  • 通常作家在写作时通常会不自主的把自己的性格带入作品的人物中,所以张爱玲写过的小说基本也被这本传记的作者用...
    鳕零kelsey阅读 3,873评论 0 2
  • 看完了三毛的小说全集后,对三毛的文字深爱到极点。不知为何,自己无形中把张爱玲和三毛又联系起来了,她们的出生年代、写...
    我与你的对白阅读 3,610评论 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