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像是生活的一种隐喻,你如何对待它,多半你的生活安排也是如此。
子曰:月跑量300公里还不能完成全程马拉松,每天10公里磨洋工,浪费时间,浪费粮食,缺少收获,勤勤恳恳三五载,止于伤病。
诗云:勤奋不等于结果,在错误的方向,越努力越跑偏。
跑步老司机说: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你若没头脑,身体就不高兴。跑步风生水起并不能掩盖知识体系的分散与薄弱,见惯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荣,跑步圈看了十几年,跑步的科学普及,还是小学生。科学跑步很重要,对吧?遗憾的是,不讲科学的还是大多数,认为跑了就能进步,坚持就能提高,适应了就不再受伤……
跑步简单,是科学,更是哲学
跑步像是生活的一种隐喻,你如何对待他,多半你的生活安排也是如此。
上面这句话有人一头雾水,有的人会心头一震,雾水还是一震,与你是否喝了咖啡是否在犯困无关。与你有关的是,是否跑了很多年。对跑步(特别是长期长跑)的安排,意味着时间尺度上的规划习惯。长期规律跑步、规律参赛的人,工作生活也多半规律;长期以拼搏、激情、透支为日常的跑步者,多半也会有类似的生活节奏和工作安排。
多数人踏上跑步之路都属偶然,天生就爱且能跑的人不多。打游戏、看剧集,网络上的东西足够诱惑,一个与生俱来的跑步高手是稀缺并值得称颂的,他们是现代社会的隐士,是有主见、对跑步真正热爱的阿甘。
多数人的跑步源自一些机会,比如看着镜中的自己太颓废,比如面对生活压力过大,比如隔壁老王每天跑步后精神焕发的样子让你想起自己当年的风采,比如一顿丰盛火锅之后、深深的罪恶感,也或者是那位每天在小区跑步的美女让你有了与她并肩的冲动……
多数人跑步是不需要看书学习的。跑步谁都会,追疯打闹,从小就熟练掌握的技能,无需任何学历证明。没错,那种没啥目标的奔跑是乐趣,但是到了成年之后继续顺其自然,也可能灾难,为了追求健康而损害健康的例子太多了,值得警醒。从无到有,从准备跑步到设立明确目标的进步,还有女儿国到盘丝洞那么长的路要走。
跑量与成绩不成正比、跑量偏多、勤奋有余而效果不足还是跑步圈的大多数。
如何跑步才能有进步(长期动力)呢?
没有目标的跑步很难提高。任何训练都与目标相结合,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可以画上休止符了。
如果你要维持每天简单的运动量,每天/隔天5-10公里健康慢跑足够;
如果你要从零到跑全程马拉松,半年的准备,打好耐力基础,锻炼好核心肌群,学会配速和赛场策略,能让你有个良好而安全的首马;
如果你要跑进330或者更高,系统的训练计划值得拥有;
如果你要跑越野赛百公里,超强的耐力和心理建设,实战路线的熟悉也都将提到日程……
无论你要做什么,都有一个或明或暗的目标守护在身旁,为跑而跑是个伪命题。
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不做计划的跑步,没有结果预期的跑步,你永远无法评估,也就缺少持久动力。目标管理的SMART原则,放在跑步上一样适用啊。
1. 具体的(Specific)
2. 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
3. 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
4. 与其他目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elevant)
5.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Time-bound)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进行规划的成功,即便成功也是偶然成功,和长期成功背后的逻辑差着十万八千里。
千万不要拿着某些重复的成绩和过程一直自嗨,过程多么艰辛,多么努力,多么勤奋,而忘了整体大目标,我们的跑步战略层面上是为了啥?这种勤奋是否指向未来一个更高的整体目标?
苦劳很美,功劳很幸福。
然鹅,苦劳的年代已经过去,特别是跑步的苦,还能吃给谁看呢?千万不要到最后,“特别能吃苦”就做到了前面四个字。
成长,意味着趋近于自由的长远方向,和突破舒适区的阵痛。
黑跑黑话
“消费升级,跑步也要升级。”
在自己短期行为目标里的吃苦,悲惨秀,能引起朋友圈的共鸣,却无法长期感动自己,尤其是当朋友圈看到苦劳太多的时候。是时候调整你的大战略,让跑步的认知升级,让你的幸福感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