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中曾言“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我完全没想到7年前江嗣兰女士会从那般的生活困苦,如今果真成为新时代的女性楷模和人人称赞的对象。在我颇为震撼和颇感意外的同时,也为自己初时那肤浅的认知给予深刻反思及深切的自我检讨。
遥想于7年前,还是作为一名单位基层信息采集员的我,有幸拜访过江嗣兰女士。那时的江嗣兰丈夫余本奎刚去世两月不到,她孤身一人带3岁孩子过活。为丈夫治病掏空家底后造成的生活压力以及最终丈夫仍旧撒手人寰,此双重打击于她来讲,无疑是巨大的、沉重的。
我初到她家时,目之所及地简陋,目光所到之处很难看到其它像样家具。她说,为了给孩子他爸治病,该卖的都卖了,其它的东西实在太旧了,没人肯要。
我建议她去找扶贫办,申请扶贫名额,有政府帮扶,大抵能改善她家当下的状况。她断然拒绝了。她很坚定告诉我,命的好坏需要自己去争取,依靠他人只会增加一个人的依赖性、懒惰性,潜移默化中定会颓废自己,就失去了人该有的活性。江嗣兰初二辍学,文化程度不高,然这番颇有生机的言论倒令我当场汗颜。我无力再劝她了。这般的思想觉悟不是我所能比拟的。她的“高度”,我难抵十之一二。
她从里屋厨房端来一杯热水递给我,很甜,特意加了糖。悲痛交织下依然保持对陌生客人的热情和周到服务,让我肃然起敬。她是一个很细心的人,是身为女性天生的入微洞察力,我虽口渴,却未言明,也只是极其自然的抿了抿嘴唇而已。
孩子坐她腿上,她轻轻拭去孩子嘴上的鼻涕。孩子抬手抚摸她的脸,她眼眶再次湿润了。孩子叫“白菜“,她自己说的。小孩跑一边玩盆里的水去了,她又看向屋外那一马平川的空阔大地跟我说:“年轻人都出去跑工了,农村只留下老人守着。老人有心无力,这么多的地都荒废了,我想承包下来。”
承包土地屡见不鲜,但大多都是以家为整体点出发,一名女子去承包荒地且又是孑然一人无人帮衬,其中的艰辛程度要远高于别人,甚至要付出比别人多十倍、乃至数十倍的努力。我有些错愕,一时间不知该说什么。
她说:“我不怕苦,凡事试试总是好的,你看我现在已经是这样了,不也还是什么都没有嘛。”
我恍惚想起巾帼英雄花木兰。眼前的江嗣兰女士活脱脱就像当代的花木兰,有大将之风、驰骋沙场之姿。不服输,不认输,与天命奋力对抗,态度决然。
女本刚强,柔弱只是留给至亲。她们甘愿将“刚”的一面伪装,从而展现出自身娇弱来凸显男性的伟大。这不是刻意的矫揉造作,是一种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毅然不在乎世人以“女子本弱”来阐释她们。当面对困难险阻时,她们又毅然拾起埋藏迂久的强大,不再拘囿于男主外、女主内,相夫教子那亘古不变的规律与固有思维,积极去打破世俗,与之博弈。
江嗣兰即是这样,遭遇变故让她陡然间释放刚强。刚的意志力,强的灵魂。与命运对抗,在黑暗中寻求光明。
她对我毫无保留的说出内心想法,我不认为她具有“傻”的特性,也不是没有防备之心,是她心思细密能辨是非,她晓得我无恶意,遂而打开了防备这扇心门。
提起对未来的规划,她慷慨陈词。而提起去世的丈夫时,她又眼含泪水,泣不成声,将“白菜”紧拥怀中。我无法安慰。这是她的感性,需要发泄出来。负面情绪积郁太久,不是好事。
我们聊了很久。临别时,她邀我留下吃顿便饭,我谢绝了。特殊时期前来叨扰已有冒犯之意,再吃顿饭,属实愧疚难当了。
这次之后,我离开了单位去往其它城市,与她失了联系。我们再次见面时,已过7年光景。
一天,现单位需要写一篇《关于现代女性精神思想》的文章,上级令我务必提交一篇上去。眼看交稿时间将至,我苦思冥想,终不得要点。某日,我联系到原来单位的同事,亟需想从他那里得到些许的灵感。同事笑着说其实没什么好为难的,让我直接采访江嗣兰就好。同事说她现在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种植大户,实打实的产粮大拿。
我恍然大悟,惊喜交加,连忙收拾东西前往。我很欣慰江嗣兰能有如此成就,这种欣慰是从心底深处油然而生,不受控制的。
刚下车,抬眼展望,稻浪滚滚绵延数里,无边无际。7年前的荒芜之色荡然无存,此刻俨然一派勃勃生机之色,穰穰满田。此也正值夏中,烈阳高照,腾腾蒸气浮于稻尖,似丢个火星子便能引出铺天盖地的火势。
随着老乡指引穿越田埂寻找,没几步我开始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不远处的江嗣兰女士穿着泥胶鞋踩进淤泥,顶着破草帽,一身粗布素色短袖,手持铁锹正在挥动,脸上沾满泥巴土点。她在清理渠沟的淤泥,动作娴熟。我一眼能认出她,即使她此时身型显得有些消瘦,皮肤变的黝黑。
如此朴素又不修边幅的她竟然是当地的名人。身份的替换,应是身着职业套装,端坐办公室的精英形象才对。
看到我,她很惊喜:“王儿?”
她居然还记得我。她快速爬上田埂,胶鞋在埂边的草上蹭了几下,铁锹扛在肩头,激动万分的邀我到家。她从冰柜拿出一个大西瓜,用菜刀三下两除二的切成几瓣,干脆又利落。
还是以前的平房,内外修缮过了,装修的也质朴。墙角落,有一块匾额,是先进个人表彰证书。这是无上荣誉,却被她随意丢在那里,没有去彰显。
我目视她将铁锹收拾到杂物间,问她为什么不请工做地里这些活,这么热的天身体如何受的了。她说自己动手一则可以省不少钱,再者别人干活粗糙,若是渠里淤泥没通干净,那么灌溉到地里的水源就不均匀,上游水源太过充分,下游过分稀缺了。
我说明来意,向她咨询着她的发展史,她边吃着西瓜边说:“当初我提出要承包土地时,很多人都劝我,说万一不成功,那不是掉进了冰窟窿?我不管,我就要干!村支部看我孤儿寡母可怜,出面担保贷了款。我用贷下来的款以租地的方式给地户付租金,付工费。款是不多的,农药、化肥和种子的钱先赊后付,开始别人不信我,我就打欠条,等粮食卖了我就第一时间给人把钱送过去。后来大家熟络了,欠条的事也就省了。”
过了一会,她又笑着说:“现在条件有了,也不用再赊账了,当初为了生活,卑微求人。”
我说:“这么多地,真是辛苦了。”
她说:“基本都是雇人打理,我一个人肯定不行,不过一些小事情我自己能做的就自己做了,我开拖拉机,开收割机,开插秧机,一些复杂的操作,我能摸索好几天才懂。这些都是我自己没日没夜,花了很长时间学会的。我还向县里的农业专家请教种植知识,科学种植。后来,承包的土地越来越多,资金需求越来越大,有人建议我用集体入股的方式征资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丰收了,按照比例分红。共同进步的同时也能很好的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我深深折服于她的魄力,这种魄力非常人所之拥有,即便是要强的男性,我想,也嫌少能望其项背。
走出屋外,我展望蓝天下的广袤大地,田连阡陌,洋洋洒洒的稻浪,翩然而至的鸟雀。这里,还有一位追逐梦想、创造未来的江女士。如此这般盎然,她功不可没。
巾帼不让须眉,江嗣兰顶起了半边天。她是划时代的女性,新时代的楷模。是与命运博弈的不幸者,也是成就斐然的幸运者。这份幸运,是她用双手、用智慧、用血汗拼来的。
回到单位,我迅速整理好信息,洋洋洒洒写下一篇文章。我在文章末尾写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新时代并不会懈怠每个披荆斩棘的人,哪怕你是一位被断定一生都要被困足在那立锥之地的农村妇女,只要勇于打破世俗,善于开阔眼界及思维,砥砺拼搏,新时代也会眷顾,那么,你就是值得被礼赞的人。脚踏实地,行稳致远,进而有为,莫失心所念,万物尽可待。
站在泥里追光的人,终会霞光万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