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Ambisonics技术,很多音频业内人士也会觉得特别晕,似乎总搞不清楚其中深奥的原理。我以前也是这样的感觉,很抓狂。曾经看了很多遍Ambisoonics的官网,也总是晕了又晕。今天仔细读了一份深入浅出的英文讲解材料,其实它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
说Ambisonics技术以前,我们先来提一下比它简单得多的孪生兄弟——立体声拾音技术中的MS制式。左声道的信号由MID+SIDE产生,右声道的信号由MID-SIDE产生。这没有任何一个学过录音的人不知道。
那为什么到了Ambisonics就晕呢?因为维度多了,复杂程度就提升了。正因为此,这个技术在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发展起来。直到随着前些年VR的火爆,把三维声音技术的核心Ambisonics也带着火了起来,慢慢也应用于专业领域的录音系统了。
今天我们先不去管多阶Ambisonics,先从一阶看起,也就是一共四个参数:W, X, Y, Z。W是一只全指向话筒,X,Y,Z分别是三只8字形话筒,负责收录三个不同方向的声音,左右、前后和上下。
正如简单的立体声MS制式一样,Ambisonics也需要解码。因为它的话筒膜片长这样:
这四个销魂的膜片分别对着左前上LFU、右前下RFD、左后下LBD和右后上RBU。找到了魔方公式的赶脚了,有木有?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是A系统,什么是B系统呢?其实上面图片里这种四面体膜片LFU, RFD, LBD, RBU的就是A系统,而传统的用一个全向和3个8字型话筒的基于W, X, Y, Z坐标系的就是B系统。A系统更方便制作话筒,B系统更方便信号处理。
那A和B系统间如何实现转换呢?公式来了:
W = LFU + RFD + LBD + RBU
X = LFU + RFD - LBD - RBU
Y = LFU - RFD + LBD - RBU
Z = LFU - RFD - LBD + RBU
以上就是一阶Ambisonics技术的核心信息,其实真的不难,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