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王小波的作品,他最有名的应当是《黄金时代》《青铜时代》这几本小说,不过从杂文看起,感觉能与作者本人更加亲近。一直觉得,如果看一个人,就要看他的家庭和他的文字,当然有很多人,只看文字就够了。我觉得杂文比起小说更能反映一个人的真性情,虽然有时候小说也是映衬本人经历,但是不如杂文中的文字看得真切,感受直接。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意外的舒服,一些文学的思考,一些社会的思考,一些属于作者本人的观点,不偏激,不圆滑。说来惭愧,竟然把书中内容已经几乎全忘记了,但是看书的时候的一种感受却一直保留到现在,题外话,好像看过的大多数书都忘记了,但是看书时候的心境却是拿起来就能回想起来,所以有的书这辈子不想翻开第二遍,有的书喜欢不时拿起来摸摸看看什么的。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想,这就是我想要的日记形式,或者文字形式。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出发,链接到人生的某种感悟,如同夜空中多亮一颗星一般,让生命更加丰富与智慧。亦或者评价早已熟知的某位作家的新作或者相关之事,有一种虽然素不相识,但如同老友相叙一般的感觉。亦或者对社会热点义愤填膺,独立于已存观点,形成自己的观点。总之不必句句在理,但是思考能够是有效的就够了。感觉现在很多时候,观点啊,背景调查啊,流于肤浅。以前研究过苏轼,发现很多现有常识都是错的,更不用谈什么背景支撑,很多人想都没想就相信了,毕竟代代相传,或者身边人的影响,很难去怀疑这些东西。但是如果自己经过考证,就可能获得更加客观,更加准确的信息,而非小问题累计至大问题,随随便检索一下就知道是错。但糟糕的是,大家居然都意识不到。大概这就是我希望能够多避免一点的事
《我的精神家园》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再读《我的精神家园》 ——愿我们都能回到篱笆上开满紫色牵牛花的童年家园 上海到广州的火车实在太长了。长到昨夜我看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