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老话是这样说的:3岁看80!即:孩子最初的3年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正因为如此,有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于是乎,有愈来愈多的父母,在孩子3岁前就开始让孩子背唐诗、学乐器、上早教班,忙得不亦乐乎!
然而,这真的有利于孩子的智力、性情发展吗?或者说,这就是所谓的“早教”吗?
育儿专家李子勋在他的著作《早教的秘密》中明确地告诉我们:NO!
李子勋认为,早教的本质是唤醒孩子天生的认知系统,而不是灌输人类的文化、技能。最好的育儿方法不是无休止的早教班,而是回归自然,通过充分接触大自然、减少过度的教化来保持孩子天性的自然发展。
为此,作者从2个方面作了说明
1:过于单一的教育模式会扼杀孩子的天性
人们经常会说:大脑越早开发智力就越好;情商高的孩子能力也强;好好学习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
总之,一个成功的方法对某个孩子行得通,对其他孩子肯定也一样。
但李子勋却说,这些看法都站不住脚。
生命具有多样性,每个孩子的天性和发展速率都不一样。有的天生记忆力好,有的辨析能力强,有的明显适合长跑而有的却恰恰相反……
比如爱因斯坦4岁才开始学说话,而达尔文被老师认为资质平庸,最厉害的物理学家霍金,小时候也被同学们称为“爱因斯坦”——这不是夸奖,而是嘲笑他太笨!
为什么会这样?
李了勋说,原因在于教育准则过于单一和标准化,阻碍了孩子的多样化发展,让很多孩子也变得平庸。这就好比奥运会项目由26项变成了长跑1项,脱颖而出的只能是长跑运动员,其他人就被认为是失败者。
所以,我们今天的育儿更像是一场功利性运动,父母等不及孩子长大就要教给他学习、社交、挣钱的能力。却不知道橘生淮北则为枳,过多的学习反倒造成孩子的心智狭窄。这与其说是进步不如说是退化。教育的单一性、功利性,让我们的孩子更像是人造人,而不再是自然人。
2:人类的智慧源于自然,大自然蕴含着巨大的信息系统。
人类文明不过是对自然的拙劣模仿。A380再厉害也无法飞得像鸟一样轻盈,多么精湛的画家也不可能还原自然丰富的色彩,就连天然的母乳,也永远要比人造的奶制品更健康。
自然蕴含的丰富的声、光、色、形等信息可以刺激大脑,唤醒孩子天生的知觉系统,为他的视、听、嗅、触等知觉和思维发展积累丰富的素材,更容易发展创造力。
为此,作者提到了自己儿时的生活经历,他认为自己之所以思想灵活、创意丰富,正是因为在泸州山区的田园生活。花鸟鱼虫,山川河流,在与自然的接触和疯狂玩耍中,自己的内心自由散漫,又浪漫平和,很容易被万物感染,变得灵动而活泼。
所以,爸爸妈妈们,放下周末的早教班、兴趣班,陪孩子沐浴在春光中吧,听听鸟鸣,让孩子疯一把,或许是个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