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IT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处境:
1、“烟囱式”系统建设模式
案例1,阿里巴巴集团三大电商体系的技术支持架构
2008年淘宝的技术团队同时支持着淘宝和天猫两大电商平台。1999年成立的B2B电商平台1688一直拥有自己的技术团队。阿里巴巴集团三大电商体系的技术支持架构如下图所示:
这三套电商体系的架构完全独立,各自应用独立开发和运维。在电商平台上有过购物经历的读者都能想到,一个标准的电商平台至少都会提供会员服务、商品信息、交易支付,不管是B2B,C2C或者B2C(淘宝是C2C、天猫是B2C,1688是B2B)的电商平台都需要提供,为什么阿里巴巴的三大电商平台会独立建设和维护,这其中没有任何公用和通用的功能吗?
导致这种建设模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可能的主要原因是开发团队考虑到电商模式的不同,所以需要独立建设;或者是新的业务团队认为在之前的电商平台基础上改造成新模式的电商平台会有太多技术和业务的历史包袱,还不如重新构建。不管什么原因,最终促成我们看到的三座“烟囱”分别矗立着当时阿里巴巴集团最为核心的电商业务。
这样的故事在中国企业IT建设20多年的历程中天天都在上演,今天企业IT系统的建设模式是:当业务部门提出业务需求,信息中心部门进行系统集成商的招投标(如有自身开发团队的则无需此流程),载进入到需求收集、需求分析、开发、测试、上线的项目周期中,某种程度上每个新系统的上线都意味着一座新的烟囱矗立而成,这种完全基于业务需求建设系统的方式已经成为过去20年企业建设IT系统的标准流程,导致IT系统建设早的企业内部系统烟囱林立。这正式很多企业面临互联网转型困难的根节所在(why?)
这种“烟囱式”系统建设方式存在三大“弊端”,对企业造成巨大“伤害”:
1)重复功能建设和维护带来的重复投资,在企业中不难发现大量重复的功能和业务在多个系统中同时存在,单从开发和维护的成本投入,很明显是资源的浪费、成本的增多。
2)打通“烟囱式”系统间交互的集成和协作成本高昂。很多大型企业IT建设多年,有了不少的“烟囱式 ”系统 ,在如今互联网时代,如何更好地整合内部资源、更好地提升用户体验,提高或优化企业运营效率,实现各个系统间的交互成为必然的事情,而打通这些“烟囱式 ”系统需要花费高昂的成本。
3)不利于业务沉淀和持续发展。一个系统上线运行5~8年后,企业的信息中心会向企业更高领导人提出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现有的系统不管是技术架构还是业务模型都不能满足现在业务发展的需求,需要整体系统升级,而这样的升级往往意味着对原有系统的推导重建。且不论这样推到式重建对于现有业务带来影响的大小,多少基础功能的重复建设和机缘投入,更重要是对于之前多年的业务沉淀能保留多少,这对于企业可能是最大的资产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