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十一回家过节的时候,被老妈嫌弃了。原因是我穿着宽松的T恤,配着牛仔裤和普通的椰子鞋。头发不烫不染,被一根皮筋草草扎在后脑勺上。脸上不施粉黛,回家当天抹了次口红,第二天开始连口红都不抹了。完全一副普通朴素的村姑样子。
当然,村姑这个词并不是贬义,因为我本身就是一个村姑。从小在农村长大,虽然上了几年学,后来嫁给老公,还是生活在村里,所以我是个实打实的村姑。
一个村姑,打扮得像个村姑,这本身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不过母亲不这样认为。
在她的意念里,我应该“支棱”起来,穿上定制的礼服,或者高档的皮草,最次也该穿上花里胡哨一看就很贵的裙子,踩上细跟恨天高,或者制作考究的小皮鞋,做个一看就花过钱的头发,浓妆淡抹,这样一身装扮才适合出现在她面前。
这样,我在家出来进去,或者她领我去趟超市,在邻里,在村民面前,一眼就能看出我混的很好,她的孩子出息了,她才有面子。
所以,我回家的作用,其一是回去看看家人,团聚一下,其二就是给家里人“长脸”。
仔细回忆自己小的时候,甚至一直到大学毕业,对于职业女性的幻想,也是踩着高跟鞋,衣着光鲜,妆容精致。刚工作的那一两年,自己也很努力得往那个形象上靠拢。
但是,踩着高跟鞋挤地铁,不单单是要站很久,还要随着车厢摇摆用力保持着平衡。两线换乘的时候,要随着人流赶紧加快脚步赶往下一列车站台。持续一个小时之后,这个繁忙的早晨才告一段落,疲惫地开始一天的工作。忙完一天工作,早上的路程还要反向再来一次。
精致girl可能会把高跟鞋放到包包里,踩着平底鞋到公司楼下才换。在开始工作之前我也学习过这样的小技巧,但是工作之后并没有应用过。原因是我不想上班背包。
因为背包还要过安检,耽误时间。
每天都是把手机揣兜里,再装点必要的东西就直接进站。
因为通勤路程远,工作压力大,慢慢的多睡十分钟变成了最重要的事情。于是妆也不化了,只在必要的时候涂一下口红,提亮一下肤色就好了。
随着慢慢适应工作环境,穿着上也开始不在意起来。首先是要干净得体,其次是要舒服。至于光鲜亮丽的衣服,很多因为穿起来长时工作并不舒服而被打入了冷宫。
于是,我慢慢变成了这样普通朴素的村姑样子。
而且,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因为身边的同事也都是这个样子。
不像金融业、媒体界需要和别的公司合作,每个人都代表着公司的形象,所以必须要把自己收拾起来。我们是在幕后做产品的,平时接触到的人只有同一个办公室的同事,大家是同事,是朋友,是家人。谁见家人还穿那么板正呢?于是大家都以得体舒适为标准,绝大多数时间穿着干净朴素的衣服。当然也有喜欢打扮的姑娘,不过也只为悦己,不为悦人。
反而是老家村里的女孩子,一个个都打扮得很漂亮。
其实在这个物质丰盈的时代,穿得好就一定是混得好吗?我看并不见得。
你看她穿一身名牌,也许只是高仿。她穿一身真名牌,也许信用卡的钱还要用另一个信用卡来还。你看他开着BBA,也许接下来两年工资都要用来还贷。你看他西服革履,可能工作刚刚丢掉。
当然你看一个人衣着普通,也许有几套房子在收着租。看一个人并不起眼,也许他刚谈下几百万的订单。
现在穿什么,用什么,越来越多的是个人选择,而不是财富的体现。而很多人仍然改变不了观念要用旧的眼光取评判一个人。这也造就了一些人利用这个观念,把自己装扮成有钱人的样子行骗。而看透这些的人,不论是有钱的人还是没钱的人,都开始选择适合自己,让自己舒服的事物。
我没钱,不能给家人长脸,我很抱歉。如果万一哪天我也堪堪能算个有钱人,我也一定仍然是现在这般普通朴素的样子。毕竟,自己舒服就好了,别人怎么看,有什么重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