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临睡前看到一个小视频,某教师朋友圈点名晒学生家长送的鲜花,被教育局责令退还家长相关费用。
下面的评论也有意见不一,有人说尊敬老师送礼物无可厚非,只是一种表达;有人说“收礼”作风就是这些家长惯的;大多数人比较赞同的是,教师节送礼收礼不是一个需要“一刀切”的情况,那位老师错是错在——在朋友圈点名表示某某同学的家长有心了,多少带点“暗示”的味道。不管是无意还是有意,多少是欠缺一点情商呀。
看到评论时,我想起今年见到的两份特别的教师节礼物。
第一份是教师节前一晚,在机构里。休息时间,孩子们出来玩闹,一孩子忽然要帮我按摩,有其他孩子看到后,也表示要帮我按摩。
按了一会,另有其他孩子看到,又跑去帮谭老师按摩,他们乐得哈哈笑,我也录下了一段小视频记录下来。我说,这就是你们送的教师节礼物呀~
第二份是中秋节也就是今年教师节当天,去爷爷奶奶家。爷爷指着一盒月饼,说是谁谁谁寄来的。
爷爷奶奶都是退休教师,其实每年中秋前,过来看望他们的学生、家长、其他老师都不少,所以月饼都是一盒一盒叠起来放的。已经习以为常,收到月饼不足为奇。
不同的是,这盒月饼是寄过来的。爷爷拿出来一个信封,和月饼一同寄来的。我打开,里面是一张信纸,上面是手写的一封信,一些问候和关心。
我当时就很受触动,想拍下来,分享这一刻的感动。但不是给我的信也不好意思拍。重新折好后,放回信封,交给了爷爷。
真正的礼物,不是那盒月饼,而是那封信。
在今时今日,这个物质富足的年代,物之“礼”,只是一种形式,时间很快就会让你记不起,谁送的什么。心之“礼”,才是真正的尊重,才是我们所感到欣慰的。
爷爷是小学老师,在他身上,我总能想起“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句话。多少年前的学生,现在已经为人父母,孩子都长大了,他还能说出谁谁谁以前如何,后来如何,现在怎么样了。如果说教育是一种服务,那他这就是“追踪式服务”,学生毕业了,但关系和联系没有终止。
小学生,读完中学,读完大学,回来工作,还是请教爷爷,或者邀请他帮忙。爷爷还会买好门票带着他的学生去跑人才市场,以前人才市场还是要门票的。
哪怕是有段时间失去了联系,后来爷爷学会玩微信,又加上了的学生,还是会关心他们近况。有些学生身体不太好,遇到了困难,向来担心网络支付不安全的爷爷,向我们学习如何发微信红包,马上转过去给有困难的学生。
尊重爷爷奶奶的人也很多,逢年过节来探望他们的人也不少。前去探望,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有礼伴手,不管只是一种礼节,还是一份关心。但我知道,真正让他们高兴很久很久的,是心意,跟礼物无关,他们能够感受出来的。
就像你送我一个礼物,我开心吗?开心,人之常情。不过走心的礼物,哪怕没有实体,哪怕就一瞬间,我都希望记录下来。因为我不想自己有一天老了会忘记这份真挚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