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火箭般的晋升速度》
让刘红光没有想到是,15天实习期结束后,他就从主管晋升成了副主任,这个速度有点让刘红光慌了神。早上去上班,经过打卡位时,听到有几个人在议论:“听说公司有个人半个月就晋升了,这么快的速度在公司历史上还是头一回,你认识这个人吗?”
刘红光心想,这说的不就是自己吗。他没有明目张胆地承认在下就是你们嘴里说的那个人,只是匆匆打卡去上班。
刘红光惊慌的是担心自己德不配位,在这么大的一个部门里显得太突出,会让大家都不舒服,凭什么是你?人家工作了十几年土生土长的主管们心里怎么想?自己才初来乍到十几天,人都没认全,却成了一个别人嘴里的奇迹。
在台湾公司里面,森严的等级制度还是存在的。副主任尽管不算多大的官,却和副理做着同样的事情。一个副理负责一楼,另一个负责二楼,三楼归刘红光管,大家都向同一个老板汇报,这算高配了。
他为什么晋升的这么快呢?得益于他在实习期间一方面提出了很多专业性的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每个部门自己看自己都是一朵花,但刘红光作为一个外来人和一个具有全盘质量管理实操经验的人,能够一眼看得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他学习之外,每天还去自己负责的车间做一些具体的事情。
B栋3楼是一个做单管传感器的车间,典型的小批量多品种,一条成品线配置了4个QC。2个做外观全检,2个做IPQC。这条线80%的订单都是5-10个,换线特别频繁,图纸有1000多份,QC每天做首件检查都做的手痛,一天下来,要写一大堆报表。
单管成品线旁边是一个测试气密性的区域,所有的传感器都要在这里100%测试。对于传感器来说,钢管底塞和顶盖都是用氩弧焊焊接上去的,气孔、缝隙都可能导致漏气。
再旁边是一条机加工线,对于一楼压铸出来的铝头进行钻孔,攻螺纹,浸泡油漆,烘干。
北边小房子里是十几台凸轮机,做一些不锈钢或铜镶件或螺母。南边是一条焊接线,对钢管进行焊接,旁边有一个水池,用来清洗不锈钢管。
这个车间生产的产品很杂,生产主管脾气很暴躁,属于那种说一不二,蛮不讲理的那种。
刘红光对这个车间进行了仔细的梳理,罗列了三十几个问题点,很多问题都是让人触目惊心,但在所有人眼里已经习以为常。他把这些用一封邮件抄送给了公司高层。
高层看了很是震惊,感觉刘红光在制造不和谐。幸好副总及时跟高层进行了沟通,说他讲的都是事实,这样做看起来有些犀利,但这些问题都是隐藏的定时炸弹,需要尽快解决才行。高层180度扭转了对刘红光的看法,从震惊转变为欣赏。
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促成了他的快速晋升。
刘红光当时确实没有想那么多,如果他城府稍微深一点,就知道个中利害。生产主管是一个狠角色,会不会下班后报复他,这都是后来想起来后脊梁有点凉。
庆幸的是,他的这个曝光让生产主管对他刮目相看,一个戴眼镜的书生竟然能量这么大。不打不相识,他重新审视这个搭档和对手。
就这样,刘红光借着这个事件亮了第一板斧。
他负责三楼的品质,和他搭档的是仪表车间、电子车间、燃油传感器车间、单管传感器车间四个生产主管,上面还有一个生产主任。
生产班子配的很齐全。他手下只有两个组长,一个负责OQC,一个负责IPQC,然后下面就是QC。
他感觉自己就是一个救火大队长,兜里揣着两个手机,这个刚接完电话,那个又打来了,他在几个车间往返奔波,处理各种品质问题。组长只能解决一些小问题,稍微复杂一点的都要找他。
每天跟陀螺一样不停地在救火。生产过程中的异常要处理,客户投诉也要跟着分析。QE是单独的一个部门,负责各种异常分析和改善。但是生产主管一有事,第一时间通知刘红光,然后他再通知QE过来。他必须全程跟着,不然QE找个理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最后还是自己要收尾。
QE能找的理由很多,比如手头有紧急要处理的客诉,要晚点时间来现场,比如有客户要来审核,需要完善资料等等。这个时候只能自己撑着场子。
三个月下来,刘红光进厂的时候有120,现在只剩下100斤。这种高强度的救火,磨炼了他的性格,就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内方外圆,心里有浩然正气,为人处世却圆润通透。
这些都是实战中总结提炼出来的精华。他听同事说过,有个生产主管让员工辞职走人,结果被打电话叫出厂门,在一个没有监控的地方被砍掉了半边胳膊,人扔在臭水沟旁。
单管车间的生产主管就是个暴脾气,PE的主管去他车间,他觉得这个人就是花拳绣腿,只会帮倒忙,就直接在车间嚷嚷着让他滚,以后不允许到这个车间来。
天天和这些人打交道,刘红光没有胆怯过,但也不会像一些人那样动不动就拍桌子、破口骂人。讲道理、摆事实是他一直坚持的原则。
他有一个比较好的地方就是,解决一个事情,别人可能邮件里飞来飞去,他主动去到人家那里,和别人沟通,这样做通常能够取得别人的认同和信任。
和这些生产主管,他一直维持着良好的关系,他甚至把他们当成兄弟哥们一样来处,当然是不违背品质原则的前提下。
三个月后,也许是副总看到了他的辛苦,给他配了两个品质主管,又增加了一个品质组长。这下队伍总算有模有样了。原来这么多人干的活之前都被他一个人扛下来了,能不瘦吗?
刘红光每天都要去现场巡视,和员工开晨会,跟生产主管拉家常,顺便看看有没有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
他的家人在隔壁镇子上住着,孩子在公立学校上学,他才换工作不久,就没有搬家。
一次和同事聚餐,经不住大家的劝说,他喝了一瓶雪花啤酒。在回去的路上,他顺着开着的车窗,吐了一路,没想到自己酒量这么差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