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能区分语文课文的类型和功能,才能上好语文课。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王荣生先生将教材中语文课文类的类型可以分为定篇,例文,样本,用件,引子五种,不同功能的课文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需要不同地对待。
定篇的价值在于理解经典名篇超越时代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样本、例文和用件分别要求把课文当作理解读写知识、训练读写方法、生成学习活动的材料,引子的价值则在于通过课文引出其他文本。





一、定篇类型的课文

定篇是构成文化,文学素养必须学习的经典文本。教科书中哪些是作为定篇的文章呢?从进入教材的方式看,作为“定篇”的选文, 是直接地、原汁原味地搬进,例如经典诗文, 经典美文,典型范文,名家作品等等。

教师在应该教学生爱上文学作品,理解文学作品的时候教了过多的语文知识,语文技巧,提了太多的要求,才会让学生出现“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的现象。鲁迅先生作为新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应该让学生爱,敬而不是怕。

我国的经典名篇收录教材都存在改编,删减的现象。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可却常常使作品失去了灵气。在做教学设计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原著进行弥补。让学生感受作者文字的魅力,更加深刻理解文章人物的情感。比如三打白骨精中教材删去了白骨精外貌的描写,我们并不知道白骨精有多美,怎么会理解猪八戒一看到她就呆住了?

因此定篇的功能是让学生“读过”作品。目的是“了解和欣赏”对经典透彻的领会。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以开启学生的性灵和智慧,达到积累语言、积淀文化之功效。

同时能让学生在学习定篇时感受作者思想,了解作者,爱上经典作品。而不是去模仿作品,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也没有这种模仿伟大作品的能力。



二、例文类型的课文

例文是将含有无限可能的课文,限制在一个特定的侧面,特定的点来作为例子。这就是例文的实质。叶圣陶先生曾说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

也就是说,在“例文”的情况下,所要教学的课程内容都源于相对外在于这一篇例文中“已经成型的知识”。在教学这一篇课文之前,学习的语文知识就已经确定了,只不过以这篇课文为“例子”进行学习而已。

例文为了利用这篇课文去学习阅读,写作等语文知识。在教知识的过程中去使用这些知识。阅读过程中体验性地理解知识。例文不是面面俱到什么都教,只是教这篇课文比较突出的,学生用这篇课文来学这个知识比较容易的方面。

例如,为了学习联想的写作方式,教师利用课文《月光曲》和《荷花》两篇文章为例子进行学习。因为这两篇文章都有联想的精彩语段。文中有关联想的句子与课文表述的内容融合一起非常贴切。教学中可以通过这两篇课文来学习“分清事物和联想”的语文知识。这里,“分清事物和联想”这个语文知识是已经成型的知识,而这里的课文就是用于指导学生学习“分清事物和联想”这个语文知识的“例文”。

因此,“例文”类课文的教学功能发挥方式是使语文课程知识通过“例文”得以感性的显现和生动的实践。学生通过“例文”为载体,能够感性的学习语文课程知识,实践语文课程知识。因此,作为“例文”的课文在“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问题上,教学中所关注的一般更偏重于形式。

三、样本类型的课文

样本与例文的不同在于,例文来源于语文知识,样本的教学内容来源于学生。看学生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来和学生一起讨论。它面对学生现场产生的困难,解决学生现场发生的问题。

例如,学习《燕子》一课的第一段 :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分叉的尾巴,凑成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怎样训练语言呢?学习中,让学生了解这段话是从“羽毛”“翅膀”“尾巴”三方面写燕子外形的。教学中,把这称为“三点式” 写动物外形的写作方法。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小动物等,学习这种“三点式”方法,来描写动物或者人的外形。

结果学生写出如下精彩的片段来 :
学生一 :一身洁白的绒毛,一对敏锐的耳朵,加上吃东西时一动一动的三瓣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白兔。
学生二 :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一张白里透红的小脸蛋,再加上一个樱桃似的甜甜小嘴,这就是我那活泼可爱的小表妹。
学生三 :一对扇子似的大耳朵,一条长而有力的鼻子,加上四只粗而壮的大腿,凑成了温柔可爱的大象。

这就是根据课文《燕子》开头第一段这个“样本”的特点来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 学生把这一段当成是抓三个特点来描写动物的“样本”。学习这个“样本”后,学生写了许多生动的与这一段结构基本相同的精美语言。

因此,在作为“样本”的课文中,课文 “形式”和“内容”是连贯在一起的,学生因为阅读“样本”,习得出语文学习的知识、方法等。

样本类型的课文对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聚焦问题,控堂能力的要求较高,对学生认真研读,发现问题的要求也高。




四,用件类型的课文

主要不是教这篇课文,它关心的是其“内容”的方面,也就是文章“说了什么”;“怎么说”。则只关心其逻辑的合理性与否,即说得对不对,说不说得通。“用件”这种类型,学生主要不是去 “学”文,而是“用”这一篇文里的东西,或者凭借选文所讲的、或者经由选文的触发, 去从事一些与该选文或多或少有些相关的语文学习活动。

因此,具有替换性,是“用件”类选文的特点 ;而目的主要是提供信息、介绍资料、 引起议题,则是“用件”的实质。

例如 :特级教师徐善俊教学《将相和》 后,留下一道思考题 :
渑池之会上,秦王和赵王在较量中是分了胜负还是打了平手?请阅读课文思考后得出结论并陈述理由。
在读题中,《将相和》课文内容是学生用于思考上述问题的“用件”。

用件可以分为三种:语文知识文,提供资料文,引起议题文。用件是课文之外的补充材料。

五、引子类型的课文

引子由选篇引向著作,由节选引向长篇的作品。让学生在学习了课文的篇章之后,能够对文章的作者,长篇的作品产生兴趣。在课下便会自主地去找原文来阅读,以提升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及文化素养。比如《少年闰土》节选至《故乡》,学生学习了之后能对鲁迅先生的文笔和生活产生兴趣,课下自己去阅读小说《故乡》。学习了《皇帝的新装》之后能自己去阅读《安徒生童话》。


综上所述, “定篇”,学习经典美文的丰厚蕴涵 ;“例文”,学习其生动显现的关于语文的知识 ; “样本”,学习其阅读过程中形成的读写“方法”。用件”这种类型,学生主要不是去 “学”文,而是“用”这一篇文里的内容去进行语文活动或者论题。“引子”则是像一个诱饵,让学生对文学产生兴趣,通过引子进入更广阔的文学海洋。

在语文教材尚无大改善的今天,按课文的五种类型,按其性质,功能及功能的发挥方式,有区别地组织教学,可能是改善语文教学一种比较可靠的选择。

参考文献:

[1]韩吉旺.语文不同类型课文教学功能发挥方式初探【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5(08):68-71

[2]王荣生.语文课程地层级单位、疆界、维度及古今问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9,10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