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多看书增长见识好处多。从今天开始给自己一些压力,看书,和大家分享《津巴多普通心理学》读书笔记。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这本书从理论到实践引导对心理学感兴趣的普通人进入心理学的门,学习像心理学家一样思考,追本溯源,用心理学理论武装自己,见行为背后的心理过程,用批判性思维技能面对形形色色的问题。如果您感兴趣,一起共读。
在共读以前,首先明确一个概念,心理学不是心理,两者是不同的概念。心理学是一门学科,强调的是针对群体的科学;心理是个体的体验,每个人不同,强调的是差异。不能用群体的心理学简单的生搬硬套个体的心理,因为每个人都有“活生生的人”,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今天读第一章行为心理与心理科学第一节什么是心理学什么不是心理学。
什么是心理学?作者给出了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一个很广博的领域,包含许多研究主题,但从根本上说,心理学是有关行为与心理过程的科学。这个定义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心理学即研究心理(比如:思想、记忆、感受和期待,愿望等),也研究行为(语言行为,身体行为,面部表情等);一方面心理学是可实证检验的多专业的科学。研究心理学的目的是预测行为,并在某些情况下控制行为。(行为看的见摸的着,心理过程看不见摸不到怎么研究呢?)
那么,什么不是心理学。精神病学和伪心理学不是心理学。
精神病学主要研究对象是患有较严重精神障碍的病人,而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正常成人的行为和心理过程,做为普通人都可能具有的一种行为或心理过程。
伪心理学包括星座、算命、笔迹学等。它的理论基础是奇闻异事、证实偏差、权威、信念、常识、人的轻信。科学心理学的基础是实证检验。
这里我有一些不明白,并不是所有的现象都能用科学解释,有特别多问题我们不能解释。比如:民间的鬼撞墙、叫魂等等。人们用自己的民间方式解决这些不能用科学解释解决的问题,效果明显。而且算命有时候感觉挺有准的。这是伪心理学的证实偏差(人们倾向于记住那些证实自己信念的事件)?在生活中,如果是积极正向有效的解决了自己的问题的,即使是伪心理学,但信无妨;如果是消极无效骗人的,还是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别骗了人骗了钱甚至出现更严重的后果。
当面对一些声称有科学依据的新观点,要从六个方面批判性思考:
1、观点的来源是什么?是否具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还是为了利益无中生有?
2、这种说法是合理的还是极端的?
3、证据是什么?我们经常看见几个人在电视上说这个治疗风湿病的药怎么怎么管用。这不能称其为证据,只是个体经验分享。证据是证伪不是证实。
4、结论是否会被偏差污染?包括情感偏差(宽己严他)和证实偏差。
5、推理过程是否避免了常见的谬误?互相矛盾的观点共存,比如: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欲速则不达。
6、这个问题是否需要多元化的视角?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
当然,首先要知道对方或者自己的观点是什么,才能进行批判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