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带给我们的成就感是没有什么可以替代的。
去年九月份新生入学时,小吴同学并没有在我班报名。军训结束后正式上课的一天下午,她来到我们办公室找我,当时办公室还有几位同事。吴同学身高约一米六,偏瘦,长相很秀气,又黑又直的头发顺溜地被她扎成左右两束,一双灵动的眼睛充分显示出她的机灵,黑边眼镜框衬托得皮肤白得有些病态。
小吴说自己本身被录取到学校舞蹈专业,可她好象更喜欢会计专业,所以办好了转专业手续,现来找我报到。她大方得体清晰流畅的表达给我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我半开玩笑地问她对会计专业了解几分,喜欢的理由是什么?她并没说出什么,笑着说感觉好象喜欢。
注册后,她有礼貌地道别就直接去了我班教室。几个同事都夸赞孩子的大方,但也有人提醒我如此太过灵活的孩子可能比较难管理。国家对中职学生每年有人均2000元的资助金政策,但在班内需要根据学生的家庭人口、经济条件、有无重大疾病、是否建档立卡户等条件划分为一、二、三档,资助金分别为2500元/年、2000元/年、1500元/年。
由于我和孩子们刚刚接触,对他们的家庭情况不太了解,经过查看学生们提交的各种证明资料与所填写的表格,我发现小吴是班里唯一只填写了一位家长信息的学生。
我约她单独询问情况,得知她来自单亲家庭,从没有见过爸爸,妈妈一手抚养她长大,妈妈身体不好,没有正当职业也没有稳定收入来源。说实话,单亲家庭孩子在我们中职学校并不少见,只是她说这些时非但没有丝毫自卑或者难过,那种不屑一顾的神情与语气让我心生不安。
为进一步核实情况,跟她交谈后我和她母亲通了电话。当我问到家庭情况时,这位母亲顿时警惕起来,问我什么意思,我说涉及给孩子资助金分档次,需要了解清楚家庭情况。可能是我的诚恳让她放了心,她述说了自己婚姻的不幸和对女儿的愧疚......她最后叮嘱我一定要在班里保守秘密,她担心女儿会因此被其他同学取笑或小看而受到更大伤害,我完全理解一位单亲母亲对女儿的呵护,那一刻,我决定给这个孩子按一档资助金上报。
我了解到这个孩子和她母亲关系不睦甚至怨恨是通过一件事情。
有一次课间,我发现外班一个男生到我班教室门口找她,看见我的时候俩人突然就走开了,于是我开始刻意关注这个孩子。以后我又陆续见过两三次类似情况,依多年管理经验,我感觉他俩关系不太正常。
于是我单独找她交流,她很坦诚地告诉我,那个男生一直在追她,但她并没有和他谈对象。我给她说了很多,她答应我一定不早恋。几天后的一个早晨,我比平常到校早了一些,又看见她和那个男生站在一棵树下说话,看见我之后就迅速走开了。
那天晨会结束,我第二次把她叫到办公室,问她早上几点到校(她是走读生),把前次说过的话忘了吗,她坚持说自己没谈恋爱,没有其他多余的话。我平静地说,鉴于这种情况,需要和她母亲电话沟通一下。
她很紧张地说,千万不要给她妈妈说,否则她妈就把她打死了。
那一刻她脸上的表情让我感觉她没有说谎。在那个略带寒意的早晨,我知道了,她读小学时是个很乖巧的孩子,上了初中以后,交了几个不太好的朋友,学习一落千丈,老师给她妈妈打电话反映情况,她妈妈就打她,用很脏的话骂她,她开始恨老师也恨妈妈,更加不听他们的话,于是形成恶性循环。
她说从出生到现在从来没见过爸爸,不知道他长什么样子,但自己应该很像他,她感觉妈妈一看见她就会想起爸爸,并把对他的恨全部转嫁到她身上......她最后说,别人都想着好好学习有个好前途,她只想着早点离开家,离开妈妈,永不再回来。
说到这些的时候,我比她哭得更厉害,这个可怜的孩子从此住进了我心里,她比我女儿还小几岁......
随后我给小吴同学的妈妈打了电话,只字未提同学关系的事,只是婉转地说孩子缺乏关爱,内心比较孤独,一定要多关爱孩子,孩子大了不能再用打或骂的教育方式,孩子教育中有问题我俩一起想办法等......
后来,我和小吴的妈妈还通过好几次电话,都比较愉悦......
再后来,我发现小吴变得不那么不可一世和凡事无所谓了,她开始对自己有要求,有进步了,尤其上学期的寒假作业做得非常好,我在班里毫不吝啬地多次表扬她,她越来越积极主动了。这学期我要求学生们每天写日记/摘抄,她的日记不再空洞,而是毫无隐藏对妈妈前半生辛苦付出的感慨和对妈妈的爱,以及自己每一天的点滴进步。
三八妇女节那天,小吴的妈妈自豪满足地在朋友圈晒出了女儿送给她的节日礼物——一支口红。
记不清楚谁说过一句话,教育的本质就是唤醒那些沉睡的灵魂,我感觉教师职业让我唤醒了两个灵魂,这种成就感真是无以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