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P2P、房子、股票,它们的共同之处就是,未来都能持续地带来现金流收入,或稳定或不稳定,但未来都有可以预期的收入。而它们的估值方法,也都基于同样的逻辑,如果未来的现金流稳定,那么就确定地把未来的钱时光穿越到现在,来计算现在值多少钱。如果不稳定,甚至有风险,就要把不确定性也考虑进去。我们能够看出,所有未来带现金流的资产,都可以用这种原理来估值,只要大家有了这种基础的逻辑,未来看到差不多的东西,都可以用相同的逻辑来分析。
黄金、石油甚至猪肉价格,都属于无息资产,都不适用于有息资产估值的方法。它们适用的是第三章,经济学的核心逻辑,也就是供需。供给端是去研究石油开采、肉猪养殖,需求端就是去研究石油消费和猪肉的消费。
人民币和美元都不能算有息资产。因为货币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我们在衡量有息资产的估值时,用到的折现率其实就是利率,即货币的时间价值,利率其实是一个标杆,一个参照物。
货币本身,不能当作有息资产。只有把货币转换成银行存款、债券、房子、股票等东西之后,我们才把存款、债券、房子、股票这些东西叫作有息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