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一部大家都适用的经典。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道出了中医诊疗的核心理念。
曲老师认为,人是很难改变世界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每天进步一点,变得美好一点,成为一个“阴阳和平”之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顺应天地阴阳之气,使自己的心态和健康保持在中正平和,恰到好处的状态。
同时,要了解春夏秋冬四时运转所遵循的天地规律,顺应四时之气,来调理我们的身体。
秋天到了,我们要把夏天过分宣散的气慢慢收回来,收到阴阳平均的状态。怎么收呢?曲老师告诉我们,精气神要适当地降一降,该悲就悲一点,“使肺气清”,肺气沉降入肾,才能得到澄净涵养。如果你忤逆了气的升降规律,该收的时候不收,就好比该秋收的时候不储藏粮食,到了冬天就无米过冬,就会生大病。同时,秋季睡眠时间也要调整。
今日思考:正值秋季,从五行生克的角度来看,秋天要养——?
A.脾
B.肺
C.肝
D.心
正确答案:C。
春天要养脾,因为肝木克脾土,木气太过则伤脾。
夏天养肺,因为夏天时心火,火克金,肺为金。所以夏天太热,火气太旺,就伤肺。
秋天要养肝,秋天是肺金,肝是木,金克木,肝脏属木,秋天人们意气消沉,容易悲伤,就会损伤肝,所以秋天养肝气,多贴秋膘,不能随便减肥。
冬天养心,心为火,冬天肾水当令,肾水克心火,所以冬天要养心。
那什么时候养肾呢?注意啦,一年四季都应该养肾,也就是固摄元气,因为我们的元气都藏于肾,如果年轻时不珍惜肾水,上了年纪就会“发白齿摇”,头发也白了,牙齿也掉光了,比同龄人更显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