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我看了一篇和菜头写的“写作这件小事”,关于写作技巧,他是这样说的,表达自我就是最好的技巧。但是笑来老师讲的比较粗暴,我写的这个东西对别人有没有用呢?“写对别人有用的东西”,这是写作的终极技巧,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的了。
我觉得两个都有道理,可到底哪个方法更有用呢?
在今天的问答里,笑来老师还真给出了答案,他说当你找到一个不错的选项之后,就应该赶快行动,获得成长。选择确实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笑来老师也说,我们应该在选择上花费时间,但不能一直在这上面花时间。
面对这种情况,首先,先让自己动起来,至少一定要先写起来。然后,在行动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究竟哪个对自己更有用,只有实实在在去做了,并且有所收获,它才是“有用”的。总之,“写作”这个的大前提是不能变的。
其实,关于和菜头的为自己写作。我有两个理解,一就是写自己的事,这也是写作的前期阶段,就像给小孩选兴趣班,只有为自己写,才能激发兴趣,让自己愿意去做。二就是为了自己的成长,就像笑来老师说的,写作可以锻炼自己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沟通能力。
关于笑来老师的写作终极技巧“写对别人有用的东西”,这是符合《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主题的,因为生活的本质就是交换,一个人的财富多少等于他的社会贡献率。如果你写的东西对很多人有用,这不就产生了价值。
不管是和菜头的方法,还是笑来老师的方法,最终都需要“持续的写作”。时间就是力量,在时间的长河里,两种方法其实可以交替使用,缓解气氛。只要确保一直往前走,不断的积累,那在未来的某一刻,我相信会迎来时间回报。
这里最关键的一点是,想尽一切办法,把写作培养成自己的刚需。然后,打包、嵌入到生活的组块当中。
其实,我的目的是让写作成为我生活的常态化。怎么讲呢?这有点类似曾国藩日课十二条,如果我们第一天按着这个做,肯定会觉得特别的不顺畅,甚至会漏掉一两项。但如果你已经坚持做了十年(夸张一点),那在做这日课十二条的时候,很可能就会是下意识的去做,甚至漏掉一项是不正常的事情,这就成了生活的常态化。如果写作是件美好的事,为什么不让它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呢?
不过,我现在做起来还是比较吃力的,一篇文章写下来,差不多要一个半小时,当然打字速度也占一部分。而且,还要提醒自己,今天要写一篇文章,要完成这个任务。对照《学习之道》里提供的方法来看,我现在的写作,就处在“画小圈”的阶段。
既然速成绝无可能,一切都要靠积累,那就好好享受登山的过程,活在未来,静候时光的回报!
把写作嵌入到生活的组块中,换句话说就是“和生活并联起来”,这本身就需要一个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