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孔夫子再次发现了个权贵违纪事件,春秋时周礼已经衰微,孔夫子抱着过去的规章制度死死不放,只能徒呼奈何。
1、说明一个人的决心很可怕,哪怕他维护周礼的已经过时,但就维护礼的精神而传文后世;
2、说明过时的东西时易世变,说不定又能绽放新的光芒;如儒、如礼。
3、权贵违纪,一直存在,也一直难以消除,因为权贵也是人,人性天然就有善恶之分,不能指望权贵一定都是遵纪守法的大善人,就犹如不能指望老百姓也一定是遵纪守法的大善人一样道理。
原文
三家(1)者以《雍》彻(2)。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3),奚取于三家之堂(4)?”
八佾注释
(1)三家:鲁国当政的三家: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他们都是鲁桓公的后代,又称“三桓”。
(2)《雍》:《诗经·周颂》中的一篇。古代天子祭宗庙完毕撤去祭品时唱这首诗。
(3)相维辟公,天子穆穆:《雍》诗中的两句。相,助。维,语助词,无意义。辟公,指诸侯。穆穆:庄严肃穆。
(4)堂:接客祭祖的地方。
八佾译文
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在祭祖完毕撤去祭品时,也命乐工唱《雍》这篇诗。孔子说:“(《雍》诗上这两句)‘助祭的是诸侯,天子严肃静穆地在那里主祭。’这样的意思,怎么能用在你三家的庙堂里呢?”
八佾评析
本章与前章都是谈鲁国当政者违“礼”的事件。对于这些越礼犯上的举动,孔子表现得极为愤慨,天子有天子之礼,诸侯有诸侯之礼,各守各的礼,才可以使天下安定。因此,“礼”,是孔子政治思想体系中的重要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