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出现的坐卧用具是床。
原始社会出现了床的最早形式--土台,类似于今天的炕。
床是古人晚上睡觉时用的寝具,到现在是。
而古人白天也需要坐、卧、躺,于是发明了白天用的床,称为榻。
所以古人说的“床榻”其实都是床,一个晚上用,一个白天用。
“床”、“榻”起源各不相同。
床的起源是土台,榻的起源则是席子。
因为最开始的时候是没有桌椅凳子的,起居坐卧都在席子上,北方是草席,南方是竹席。
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才有了略高于地面,又比床矮的木制坐具,这就是榻。慢慢小榻变宽变大,可以睡人,就是卧榻了。
于是床和榻在这个时期就渐渐因形体、用途和摆放的位置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功能和用法。
虽说如此,榻也只有少数贵族才能用得起,普通百姓仍是席居制。
最多也就是将席子铺厚些,铺高些,这就是“筵席”的由来。
一直到东汉,主人招呼客人仍是铺席而筵。
日本的榻榻米就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不过人家觉得好,一直沿用至今了,说得好听是传承,说得不好,那就是没创新意识呀。
直到唐朝中后期,床榻才越来越高,人可以在榻上垂足而坐。
因为唐朝有胡人的血统,胡床就是那时传入中原的,这是一种一人坐的小床,类似于今天的椅子,据说是椅子的起源。
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和“绕床弄青梅”中的“床”应该就是指这种胡床,可以搬到院子里赏月的,还可以围绕着玩耍。
而到了宋代,胡床演化为太师椅,听说这太师还是指的秦桧。这一时期的贵族流行用一种三面围起来的围床,就是这种太师椅。
到了明清就变成了架子床和拔步床,床变成了封闭式的,像一个小屋子,而椅子则成了大众用品。
这一时期还有一种介于床与榻之间的罗汉床,类似于今天的沙发,榻上安有矮围子,可坐可卧可躺。
看清宫电视剧时,太后娘娘接见女眷时坐的那种大椅子应该就属此类。
中国是个讲礼的国度,坐卧用具也讲有礼制规矩。
在汉朝,能用榻的一般是有地位的,独坐一榻更是尊贵,能被邀同榻则是对客户的礼遇。
“下榻”一词的典故,就是东汉爱才的太守陈藩专为“南州高士”徐稚设了一张榻,平时高挂在墙上,徐稚来了才把榻放下,称“下塌”。
表示对客户的尊敬和欢迎的还有”扫榻相迎“。
这和现在东北地区,招呼客人“上炕坐”颇为相似。
看来,豪爽的东北人颇有些古礼之风呀。
----《古代人的日常生活》里学到的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