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为什么我们上了大学还要上晚自习?
老师,为什么我们要晨练打卡,还要各种签到签走?
老师,为什么晚上11点都要清点人数,晚点名打卡?
这是我想象中的大学么?大学不是让我们更加自由和成长的地方么?
怎么会有那么多的管束的点,感觉高中三年从早到晚的“煎熬”现在好像没有什么放松,上了大学难道是“高四”,是高中的延续么?
其实不然,大学是真正开始让你发生转变的地方。
很多高中的“善意谎言”会让很多新生有一种误区,高中已经使完了很多的劲,上大学就可以放松了,没有了早上5点半起床,晚上熬到11点半的日子了。
于是乎,整个暑假都是舒适区,玩玩游戏,刷刷抖音,觉得上大学的目标已经实现了,上了大学后的目标也就一边上一边再说了。
然而读了大学后,辅导员也不像高中班主任那样时刻盯着,但是各自规矩还不少,早上晨练打卡、早八会早点到教室、晚自习两小时、各类活动签到打卡等,一套组合拳下来,也会让新生们产生幻觉,这是大学么?
这当然是大学,大学就是让自己可以找到自己的地方。
规则、制度是每一位大学生必须遵守的底线要求,也是培养大学生纪律性、自律性的必然路径,无规则不成方圆,一下子松弛了,在未来的四年可能就不会绷紧。
刚开始,是有点不一样,但这是一种高中到大学的过渡。
这些都是教学环节的一种考核方式,也是让大学生重新认识自己、可以自己管理自己最好的试验田。
有的同学能够按照规则、时间约定去完成规定的事情,有的同学就满不在乎,认为这些都不重要。
比如每天的晨练打卡,时间卡在7点半,这么长的时间怎么会完成不了呢?这项工作也是和体育成绩挂钩的,更是延伸到了评奖评优,也是意在督促、提醒同学们早起,不要养成睡懒觉、拖延症等坏习惯。
不在乎的同学总能想出花式理由,完成不了规定次数,自然要补修,重新打卡,这本应该在规定时间完成的一件小事,有制度约束,有自我管理,为啥完成不了,原因又在哪里呢?
我总以为,有很多规章制度都是为“不遵守的人”准备的,你如果按照要求去执行,我觉得这些都不会和你产生交集吧。
大学里的成长、自由,就是来自这一系列微小的学习打卡环节。
再说,上课总有人翘课,为啥做不到每节课必到呢?
高中的时候每一天都上那么多课,经历那么多考试,不也“熬过了”,现在上大学了,学习节奏和方式有变化,“高中学会”变成“大学会学”,主要的阵地不就是课堂么?
不上课干什么呢?
每节课都有自己的知识点,拿出高中学习的劲头,还担心学不会,学不好么?
再说说,晚点名的事情。
说实在话,大学们看似已经“长大了”,但是其认识、行为、能力方面还会有一些把控不足,这是和安全挂钩的事情,晚点名制度就是提醒大家要求安全意识和纪律要求。
更何况,晚点名的工作,是班长等学生干部和辅导员们坚持做的一项工作,她们的付出才是值得敬佩的,工作平凡但是有责任担当,这样的平台你为啥不去锻炼呢?
还是那句话,没有特殊情况,按时回寝室,这是每位大学生一天学习生活的闭环管理,你不应该自觉做到么?
那些看似“高中”的规定,其实也是对新生们一种纪律意识的培养,更是自律行为的一种“测试”。
试想,如果这些简单的晨练打卡、上课、晚自习、晚点名等制度都不能执行到位,还有什么条件谈自我成长呢?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小目标才能汇聚大梦想,上了大学,既有高中的过渡,更要用科学理性的眼光、诚实守信的行动去过好每一天。
大学不是“高四”,你会有大把时间自由支配,有效利用好时间,合理规划好时间,管得住自己才是读好大学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