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岱渊睁开眼睛,天空中依旧繁星闪烁。岱渊随即轻呼一口气,顿时满天的星星隐入天际,一轮朝阳腾空升起,岱渊坐起身,一颗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滚落下来,仰合之间,朝阳已经变成烈日。岱渊刚要擦拭脸上的汗珠,顷刻间,汗珠变成了冰粒,自己已经满面冰霜。寒风呼啸疾驰,岱渊冻的瑟瑟发抖,紧紧蜷缩起身体,呼吸变得困难,迟荡。周围的一切都冰冻了起来,岱渊闭上眼睛,身体渐渐失去了知觉,他感觉自己不再呼吸,又感觉自己的呼吸非常平稳。不知什么时候,一滴水滴入岱渊的眉心处,冰霜瞬间消解,小草长出绿芽,花朵即刻绽放。
一阵温热的风飘荡而来,岱渊站起身,身旁水汽蒸腾,云雾弥漫,迷迷朦朦中发现自己身旁的有一棵小树,这棵小树没有树叶,枝条也绵软无力,但主干挺拔突出,树根处强劲有力。岱渊安坐在树下,盘起双腿,双手交叠放于小腹,深静平缓地吐纳。这时,岱渊看到不远处有块儿青绿色的磐石,磐石上一个身着素衣,手持净瓶的女子,轻声唤了声“岱渊”。岱渊轻抬双眸,只见眼前这个女子慈颜善目,面容端严。女子开口说:“岱渊,我是观自在菩萨,来教你无上心法。”岱渊颔首示意。女子开口道:“嗡嘛呢叭咪吽,这是六字真言,你要牢记于心。岱渊说:“岱渊记下了,定会反复思维吟味。”观自在菩萨又说:“我在修习般若大智慧时,进入三昧境地,功行到极其深妙之时,观照彻见,“色、受、想、行、识”五蕴都是因缘和合所致,没有自性,当体即空,自体本空,因而得以度脱一切烦恼生死之苦厄。十方三世所有尊者也都是如此依止般若波罗密多的胜妙法门修行,而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圆满佛果的。”岱渊点头,说:“悉听菩萨教诲。”观自在菩萨接着说:“岱渊你要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岱渊沉思默想,将一字一句记在心间,再次抬眸时,磐石上已无观自在菩萨,只留下空中一声回音:“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岱渊再度合眸,静心思维,他觉察到五蕴诸法乃因缘和合之故,万物自性本空。本来就没有所谓缘聚为生,缘尽为灭;自然不因恶的因缘所染而变为垢,亦不为善的因缘所熏习而成为净;也不是我感悟时为增,迷离时为减……色、受、想、行、识是无常的,是苦的,是空的,是无我的……”
岱渊正在静思,感到有什么东西触碰了自己,睁开眼睛看到那颗小树发了芽,娇嫩的树叶随风摇曳,阳光刺破云层,散落下来,眼前物景也慢慢明晰起来。
岱渊低眉垂眼,再次静思起来。这时三十二位尊者向岱渊走来,围绕着岱渊成跏趺坐。
岱渊看到坐在碧石上的尊者问:“云何应往?云何降伏其心?”
一位尊者云:“发愿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岱渊问:“如何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
一位尊者云:“如是布施,不住于相。即不执着于诸相而修行布施。”
岱渊问:“何为诸相?”
一位尊者云:“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而至森罗万象,。”
岱渊沉默片刻,问:“若是具足相好,诸相具足呢?”
一位尊者云:“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
岱渊静静地思维一阵后,赞叹曰:“明白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一位尊者云:“那如何得见如来?”
岱渊答:“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若所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一位尊者云:“即见如来,如何度众生。”
岱渊答:“如来不度众生,因为没有众生需要如来来度。真常唯心,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一切众生皆有“菩提妙明元心”,此心即佛,心净则佛土净。顿悟自心,本来清净,无须外物他求。”
一位尊者云:“如何清净自心?”
岱渊答:“无所执著,了无能断。”
一位尊者云:“如何能断?”
岱渊答:“世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本来无法,无需可断。”
一位尊者云:“如是,如是。于法不说断灭相,诸法断灭,莫作是念。那如何为诸法实相。”
岱渊答:“万物因缘生灭,变幻无常,是为诸法实相。诸法实相本自为“空””。
一位尊者云:“如何为“空”?”
岱渊答:““空”不是生灭的虚无。“空”是万事万物的本来面貌。虽然诸法实相,自性本“空”,但是却能够“缘起万法”。”
一位尊者云:“如何修持?”
岱渊答:“诸法空相亦无所得。既然不可得,便以“无所得”作为修持的法要。”
一位尊者云:“何谓“无所得”?”
岱渊答:““无所得”是既没有“能得”的主体,也没有“可得”的对象,更没有“得”这一行为。”
一位尊者云:“如是。确是其不二法门。”
……
一位尊者云:“应当如何向众生宣说此经?”
岱渊答:“不执着于一切相,安住于一切法,而不为法相分别所倾动。”
一位尊者云:“何以故?”
岱渊答:“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岱渊安坐树下,每位尊者问话则每位尊者坐于碧石之上。岱渊答完,三十二位尊者皆大欢喜,而后自成一身,众口说道:“望信受奉行。”随后消失于空际。
岱渊再次抬眸,眼前山花烂漫,群山连亘,苍翠峭拔,身后的树已经枝繁叶茂。
岱渊再度垂眸,正心诚意使精神集中,积聚思索:流转的相是生,无明的迷惑是生的根源,众生想要不死,唯有不生,唯有断除无明。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各色灭,各色灭则六人灭,六人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皆灭……岱渊感到生和死并无二致,没有执着的必要,心里没有任何值得逃避畏惧的东西,对一切都没有分别,对一切都很明白。这时岱渊看到久远以来的自己,生在什么地方,叫过些什么名字,做过些什么事情。千万年来,生死往来的历史,一切都那么清楚了然。
岱渊睁开双眼看到一个晴空如碧,水清树茂,灵禽飞鸣的世界。岱渊站起身,独自一人在山林中徘徊起来,看看静静的远山,静静的流水,静静的树林,静静的花草……又回到原地,转过身看着身后亭亭如盖,葱郁挺拔的大树。岱渊又安坐在树下,默默的思考生死,起灭,无常转换的道理,岱渊发现自己的心远远的,不着一丝痕迹,似乎空无一物。只是一瞬,岱渊看到一个女子趴在碧石上睡着了,这个女子身着一身青里透白的衣衫,耳边簪了一朵带着露珠的山荷花。岱渊静静地看着这个女子,山花落了她满身,微风拂过,她的衣裙轻轻轻摆动。岱渊起身伸手去触碰那女子的手,将要触碰之际,岱渊停了下来,伸出的手悬于半空中。沐日移影,烟霏云敛,那女子安坐又于碧石之上,双眸紧闭。岱渊收回伸出的手,半启丹唇,忽而紧闭,再度安坐于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