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
子夏说:一个人,尊贤重德,不重容貌,侍奉父母能尽心竭力,侍奉君上能豁出性命,与朋友交往,诚实守信;这样的人,虽然自谦说自己没有学习过,我还是认为他已学习过了。
子夏:孔子晚年弟子,姓卜,名商,字子夏,孔门十哲之一,比孔子小44岁,擅长文学。孔子去世后,曾在魏国河西一带教学,影响很大。
贤贤:前一个贤作动词用,尊敬的意思;后一个贤作名词用,贤人或贤德。
易:有三种解说:一说易为改易、改变的意思,解为改易好色心。一说易为轻视、轻易、简慢的意思,解为不重容貌。一说易为如、如同的意思,解为如同好色心。
竭:尽。
致:委,有送达的意思,委其身,不有其身,按杨伯峻老师的说法就是豁出性命。
[愚悟]
本章“贤贤易色”一句异义较多,主要还是由”易“字引起的,这里采用第二种译法。另一方面,后面三句分别论事父母、事君、与朋友交,都有一个特定的对象,所以有学者认为这句应是论夫妇的,意思是丈夫敬妻之贤德,而不重其容貌,亦通。这样的话,四句就分别是论夫妇、父子、君臣和朋友四伦了。此四者都是人伦之大者。求学正是为此而已,但这里用了一种反证的方法,来说明学习成德的重要性。所以本章紧接在弟子章之后,因为谈到的问题有一定共性。
也有学者以为,本章辞气抑扬太过,容易产生弊病。以为只要做好上面几件事,就可以不学习了,那就不免有失偏颇了。所以本章应同上章连读,悟其根本,以免产生弊病。
[原文]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
先生说:君子不厚重则不威严,所学的也不巩固。恪守忠诚信实的道德要求。不和(道德上)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过错则不要害怕改正。
重:厚重。
威:威严。
固:坚固,巩固。
无:通毋,禁止之辞。
惮:畏难,担心,害怕。
[愚悟]
本章“无友不如己者”一句异义较多,需多审择,多体会。有学者以为:如果每个人都追求胜己者为友,而胜己者又不同己为友,如何?所以会产生偏颇。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都可以成为他人之师,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因此这句话绝不是简单的让我们去计量朋友的高下,给自己定一个择友标准。如果能常见人之胜己处,交而友之,既易得友,又能辅己,岂不益乎?当然了,如果常与道德上不如己者相处,那就应该引以为戒了。
本章谈到君子自修之道:以厚重为质,主忠信,且需胜己者辅之,有错则改之。道理了然,学者但深记力行则可。集注中游氏(游酢)的解说,将这几句相对较散的句子串连,颇有认同。今记呈:君子之道,以威重为质,而学以成之,学之道,必以忠信为主,而以胜己者辅之,然或吝于改过,则终无以入德,而贤者亦未必乐告以善道,故以过勿惮改终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