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亚当和夏娃受了蛇的教唆,要吃智慧果。这个时候,人类的命运其实是有转机的,那就是他俩去跟上帝商量一下,问上帝究竟该不该吃。因为上帝对他们很不错,而且上帝经常在伊甸园里散步,很容易就能碰上。可这俩孩子为啥就不问呢?各位不要以为这是无聊的猜想,这里面隐含着对人类原罪的认识,因为这是人类犯下的第一个错误,而这个错误在其后不断地重新上演。这个错误就叫作懒惰。
懒惰是原罪?没错!懒惰的背后是恐惧——对未知的深深恐惧。甚至连问一问上帝,哪怕被拒绝也没什么损失的情况下,人类依然会恐惧于面对这个结果。沿着这条懒惰的动力线看下来,知道自己为什么生活得那么按部就班了吗?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硕士、博士,然后停止学习!大部分人学习只是为了拿到按部就班的成果,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懒得去想。因此,我们人生中最需要克服的阻力就是“惯性”!我在讲书时最常用的例子是堵车,明明知道堵车的时候生气是无济于事的,我们还是特别缺心眼地生气,暴躁地按喇叭。为什么?惯性!不用动脑子,按照大部分人、大部分场景的内容设定,此处应该暴躁。不要觉得好笑,我们每个人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生活在惯性设定的程式当中的。上学的时候,读书是惯性的安排,拿到文凭后不读书了也是惯性的安排。只有极少部分人愿意停下来想想:为什么一定要遵从惯性的安排?我可不可以不这么懒惰和恐惧?这些人就叫作智者。
佛陀要挑战的是生老病死的惯性轮回,他思考、苦修、证悟、成佛;孔子挑战的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他周游列国,承上启下;庄子要摆脱功名利禄的惯性诱惑,齐物、逍遥、超然世外……亚里士多德对宇宙的解释和界定统治了西方世界两千年,牛顿突然觉得不对劲,他的思考让人们重新认识了宇宙;当人们说出“我们不需要上帝,有牛顿就够了”的时候,爱因斯坦又用相对论重新设计了宇宙的样子……我是不是说得太远了?很多人说:“我只是凡夫俗子,也并不认为自己可以成为牛顿、爱因斯坦,能不能别跟我扯这些没用的?”(老实讲,听到这样的话我就会心痛。)孩子,你为什么甘愿做一个普通人?明知道生活中有特别多的痛苦还假装乐观地奋斗?是谁阻止了你每天超凡入圣的可能性?仔细想想,其实,除了我们为自己设定的惯性栅栏之外,再没有别的什么东西了!这就是佛教讲“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原因,你一旦开始思考惯性这件事,这道栅栏就开始消失了。接下来,你要做的,就是读书、思考、践行了。你未必要成为影响全世界的伟人,但你一定可以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能够纯然成为一个生活中的艺术家和高手,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至于知名度?那只是另一种惯性。学校为我们设定了什么是该学的,什么是不该学的,哪些是要下功夫的,哪些是看看就行的。但只要你问一句为什么,这些设定就会土崩瓦解。有太多人拿了很好的文凭,却无法应付简单的家庭生活;有太多人考试很厉害,但做人特别猥琐;还有人赚到了很多钱却说自己毫无价值,不想活了……简单点儿讲,就是按照别人安排的知识结构生活,你是无法过上幸福生活的。能不能拿出一点儿力量,想一想自己想要什么?你去图书馆看看,到网上搜一搜,在樊登读书会里找一找,找高人请教请教,你的知识结构需要你自己设计和打造。在这一点上,我和埃隆·马斯克的意见一致——不懂就去学。如果你还有一点儿自信的话,学习不丢人,不学还自以为是才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