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 | 难得“输出”

读到了第198页,才渐渐有了些许感知。自第一天下定决心读此书时,就不再有胆量去“输出”,因为我自知连“输入”都做不到,也只得摘抄原文以尽力加深理解罢了。

“地租·进步过程对三种不同产物的不同影响·第二类”中,我对此书的认知才好似浮出些许波纹。

在进步的过程中把像牲畜这样一些极端必需的商品的价格提高到一定的高度和把鹿肉这样一件奢侈品的价格提高到一定的高度,这两者之间必要要有一段很大的间隙,而在这个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情况,天然产物中的许多其他产品也会逐渐达到它们自己的最高价格,只是有些快一点,有些慢一点。

读到这一段,我突然意识到了 “需求第二定律”的内容:即随着时间的推移,需求对价格的弹性会增加。

我认为,这一段所表达的内容恰好符合需求第二定律的规则,即时间,需求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

其次,我意识到,亚当·斯密不仅是一位惊世骇俗的经济学家,同时又是一位哲学家。其在描述与解析经济学的过程中,时常渗透着哲学思维

而事物的自然进程正是利用这些障碍来反对建立一个直接而高效的较好的制度。
在一切事物中极大的便宜常是极大的富足的结果。

我认为,哲学中的矛盾论是渗透于经济学之中的,无论是障碍与制度改良,还是极大的便宜和极大的富足,都可谓事物发展中矛盾的存在。


当然,我分析的极为浅显,但我庆幸自己能够有些许输出,无论输出的深度如何。我逐渐意识到,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是经济学原理以及实例分析,其中又包含着哲学思维以及更宏大的看问题的视角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这本书对于我来说,虽晦涩深奥,但我仍会 “硬着头皮”读下去,因为我知道,这并不是沉没成本,而是 “通往财富的自由之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枫梓_sail 外面起风了,光秃秃的树枝摇摇晃晃,下班时间点,窗外已是灰茫茫一片,和同事一起嘻哈闹着走下楼,在...
    枫梓_sail阅读 3,332评论 0 2
  • 低估了学习它所需要的重复次数 任何一项技能,从笨拙到熟练境界的唯一通路是重复。比如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有写完十八染...
    蔬书菜阅读 4,721评论 3 7
  • 聊了一会儿,天色渐黑了,扎巴灰邀请米娜去它家作客,米娜高兴的答应了,于是俩人顺着草丛边的小路往前走,经过了好几颗树...
    ___So__阅读 1,313评论 0 0
  • 忽然一个粗壮的中年男人冲进来,高声喊道:“快,快,大家快跑!”。 他的声音因为恐惧而变得颤抖不已,脸色蜡黄,大颗汗...
    彭咸阅读 2,967评论 4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