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上海的印象,最早应该是电影中的上海滩吧。对上海的印象,应该是风雨飘摇岁月中,“文人”的集聚地。对上海的印象,应该是电视剧中的小资与时尚。对上海的印象,应该是GDP遥遥领先的魔都。
安定的生活,便利的交通,有幸让我们踏上这片土地。 休息一宿,之后来到了打卡圣地---陆家嘴三件套(上海中心、金融中心和金茂大厦)高耸入云,将手机朝天放置便入框了。
之后去了 朵云书院位于上海中心大厦52楼,书院离地239米的空中,2000多平的空间,拥有独特的空中视野和“抬头看云、低头看书”的阅读环境。选择一本书,适合静静地待一天。
南京路应该是购物者的天堂,很多品牌的云聚在此,建筑带点欧式元素。好像置身于异国的街头。很多人在和平饭店打卡,便查看了和平饭馆的历史-----上海和平饭店是一座具有近百年历史的老饭店,建于1929年,曾是旧上海时期黑白两道人物的保护伞。饭店由犹太人维克多沙逊建造,后被中国人接手并改名为和平饭店。饭店曾是许多历史事件的见证者,如今依然在经营,并提供高价的住宿服务。和平饭店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见证了上海的兴衰和许多难忘时刻。
漫步于南京路,小郭一直惦记着姑娘跟他聊起的要打卡美食——蟹黄面,于是张罗到李百蟹进餐。天呀,一碗蟹黄面一百一十八元,我们其他人点了红汤面,还点了各种菜——上海这边叫浇头,确实与我们的菜有区别,只是小小的一盘。我们的面一般都配好浇头或者菜了,诸如牛肉面、臊子面,点面即食即可,不加小菜、肉、蛋完全可以享用。这边的面里只浇了一点汤——清汤,这清汤是鱼汤还是其他肉汤,还是只是水,有待研究。不加浇头,我这个北方人觉得汤水与面总是缺了些什么。再往后的几天里,发现他们一般有只吃面不叫浇头的,后来,在苏州,我吃了一碗葱油面,发现自己食欲不佳,没有吃的享受。饭上齐了,蟹黄面,就是一碗面,配了一小蝶蟹黄,还有四个小菜。张罗大家都尝点蟹黄面,大家都拒绝,我闻了一下味道,就是蟹的味道,北方的胃不太接受蟹的美味。只有惦记的人独享这份面了,在家里姑娘早就叫唤了,估计前面是享受后面是硬着头皮吧。吃完饭继续漫步,姑娘在我耳边嘀咕,临走的时候,姨夫说让我不做特种兵(因为老公浪门特别狠,起早贪黑),还说,不能给姑父说想吃什么,不是解你的嘴馋,是取你的病。哈哈。
黄浦江的风,有点冰凉但不凛冽,我的手握着手机有点冰冰凉的感觉,但是不冻手。花灯初上,仿佛置身于另外一个世界,外滩就在黄浦江畔,这里从1844年起被划为英国租界,成为上海十里洋场的真实写照,这里是中国乃至远东的金融中心,也是整个上海近代城市开始的起点。矗立着52幢风格迥异的古典大楼,素有万国建筑博览群之称,是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也是上海的地标之一。我真正明白了金碧辉煌的意思,只是觉得以前解释金碧辉煌的语言太过于干瘪,又找不到合适的词语形容这场视觉盛宴。街头除了人还是人,人头攒动,但是大家都好像收起了脾气,有的只是开心,笑容。
黄浦江的对面,三件套在灯饰下,也格外醒目。顺路还去了豫园,又是另一种感觉。街头的人终于少了点,我们摆渡过江,乘地铁回家了。到家十一二点了,随便吃了点,随便聊了聊就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