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追随宽宽的文字,最近宽宽出了本书《36,人生半熟》,里面收录了她33-35岁的文章,讲从北京移居大理后的心路历程,虽然绝大多数文章我都在公号上读过,但如此密集地呈现在面前,依旧震撼,深深共鸣,翻一翻就会被某一句话打动了,躲到厕所哭一会。
另外发现与宽宽本科竟是同校,或许都有在财经院校的格格不入的感受,认同她的生活方式,认同她的生活理念,但没有她的勇敢随性,喜欢她的自省力和思想透彻,没有她的积累和学识,只能抬头仰望。
不喜欢投机取巧,只喜欢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事情,不喜欢人群,独处才会逐渐恢复能量。曾经羡慕那些所谓逃离的人,但正如宽宽所说,人们把逃离或坚守看成对岸,但这只是通往对岸的路,重要的是你是否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
太一针见血,试问有多少人知道自己是谁,自己要什么?据统计,只有3%的人热爱着自己的职业,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对于大部分人都是谋生的工具,试想提高一下比率,哪怕有一半的人找到人生的使命,世界该迸发出多少创造力?
希望未来社会成功的标准只有一个,能够做自己喜欢的工作,给他人带来价值,并从中获得收益,不论高低,不分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