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分享的的这本书叫作《家庭的觉醒》。这本书是我们幼儿园的王老师推荐的,她说一位多年从事蒙氏教育的老师,她也一直在做家园共育这块,尤其听了樊登老师对这本书的解读后,让我也是醍醐灌顶。
这本书最大的好处是在于,它不仅仅告诉了我们很多关于育儿的知识和盲区,而且它上升到了生活的哲学的高度。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知道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其实最重要的是完成父母本身的觉醒。我们平常使劲使错了的原因就在于,我们总想花很大的力气去改变孩子,但实际上,孩子来到我们身边是为了唤醒我们,是为了让我们对自己有重新的认识。当你能够把劲使在自己身上的时候,你会发现整个家庭就得到了觉醒。
该觉醒的是父母
孩子本来是觉醒的,你不要试图去改变孩子,你只需要让这个觉醒的孩子保持他的天性。他会爱自己,他会对自己好,他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他做事没有那么多功利的态度,这是三岁以前的孩子本来的样子。但是随着我们的教养,慢慢地把他变成了跟我们差不多的人——有烦恼、发脾气、喜欢摔门、喜欢跟他人对抗。
孩子真正的需要是什么
孩子终其一生最需要的三件事:第一个叫作“我被看见”,第二个叫作“我有价值”,第三个叫作“我很重要”。但是家长不给孩子这些,取而代之的是家长批评他,说“你没价值”“你不行”“你管不了自己,必须让我来管你”。所以,大家现在理解了家长跟孩子的矛盾,是孩子想要的家长根本不给他,而且家长还会很累。
学会与自己和谐相处最重要
作者把孩子的能力比喻成五根手指。外在成就,比如说学习成绩和体育成就,充其量是小拇指(就是最小的一根拇指),其他四根手指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关系。首先是与自己的关系,一个人能不能跟自己和谐相处(这是大拇指);然后是与家人的关系(这是食指);再是与社区的关系(这是中指);然后是与各种目标的关系(这是无名指);最后才是外在的具体表现(这是小拇指)。这五根手指是一个人受教育的最重要的目标。但是现在家长们把它们反过来了,把“小拇指”(外在成就)看作唯一,整天带孩子参加各种竞赛,参加各种比拼,考证,觉得童年只要领先,这一辈子似乎都能够领先。
好父母是需要不断学习的
有人认为好父母是天生的。这是一个错误观念,所以,千万不要对于成为好家长有浪漫的想象,它是需要我们进行大量的学习和自我成长的。
不要试图以爱为名控制孩子
很多父母喜欢帮助孩子做决定,控制孩子。想掌控孩子成长的一切,这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
家长真正能够掌控的只有一个东西,就是自己的情绪和反应。当孩子出现了一些问题、状况,事情发生了,此时你的情绪和反应才是你影响圈里可以自己掌控的东西。但是我们往往不掌控自己的情绪和反应,我们放纵自己的情绪跟反应,而希望掌控那个掌控不了的东西,这就是痛苦的来源。
我们不能剥夺孩子的经历,即使有些经历是痛苦的,他们也有权利去感受。去感受挫折,在挫折中成长!
如果一个父母能够发自内心地接纳孩子的现状,而不是试图控制一切,让一切都按照自己的想象去发生,这个父母就叫觉醒的父母。
父母要从小教会孩子控制情绪和表达感受
你有没有发现,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后,跟父母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紧绷的临界状态,甚至搞不好就崩掉了,就要大喊大叫、吵闹、打架,原因就是孩子从小到大都是被威胁、恐吓、交换所挟制的。所以,孩子觉得“你根本不是爱我,你只是欺负我,你只是控制我”。我们扪心自问,有多少现在的家长当年都想过早点逃离这个家,每天压力太大,每天被家长不断地用情绪裹挟和欺负。所以,要学会从情绪到感受,给自己的感受铺一条直路,自己去面对它。
什么是真正的共情
真正的共情是,我们不会对他人有所期待。真正的共情,不是要操纵他人,是不会对他人有所期待。“真正出于共情的回应,是马上认识到他人的处境与我们的处境有极大的不同;认识到要想与他们建立联系,我们必须完全抛弃自己的期望。要做到迅速放下自己的期望,要求我们专注当下,明白与他人相连是一种双方每时每刻能量的交换,但并不保证事情会达到什么样的结果。”要允许孩子有他自己的选择。共情是真正地接纳对方的情绪,而不是简单地用一个技巧去控制孩子。这一招是要学会从不断地批判到共情。
什么样的家庭是觉醒的家庭
如果你生活在一个觉醒的家庭中,你自在,孩子也自在,你不会有一个强大的自我,跟别人不断地产生摩擦,整天觉得“我的尊严呢”“我的面子呢”“我说话算不算数呢”,这都是你强大的自我。实际上,你在不断地成长,当你们双方都自在的时候,这个家里面不再是控制,而是爱、理解和倾听,然后每个人努力地做好自己。
我们为孩子所能够做的事,是创造条件并且接纳他的现状和未来,这就是一个觉醒的家庭所应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