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寒假》读后感之二:
寒假,看得到的学生成长
——读第二章第一节寒假的意蕴有感
寒假是什么?“放松”“休闲”“玩”“作业”“混乱的作息时间”这些都是关键词。今年学校全面推动的“你好,寒假”工作,让一些家长很“犯难”,一部分家长不愿意去做,因为他们觉得这些实践活动太麻烦,不如给孩子一本“寒假”作业来得轻松。可此时,我便想问您:您说的这句话是从什么角度来思考的?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什么?孩子的假期是否有可能成长?当然也不乏老师们的不理解,觉得假期也是老师需要休息的时间,在你好寒假的推动中,老师需要在线上、线下给予相应的指导,这不是增加了工作量了吗?这好像更是跨过了老师的工作边界?……种种的问题,当我回归我们的工作本位——学生,育人本位——学生的成长,那么答案不言而喻。
一、亟待重建的寒假生活与看得到的学生成长
寒假生活与学校生活之间有着何种关系?寒假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意味着什么?相比于其他假期,寒假的独特性和价值是什么?是否有可能使寒假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教育世界?
围绕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必须思考的是孩子以往的假期是如何度过的?拿我的儿子为例,他的假期作息时间是混乱的,早上不起床,晚上不睡觉,作业呢?总是催了又催才会做,而且作业真的是非常枯燥,背书、写日记……一开始他只要一拿起书,就会说:真没意思!还不如不放假呢?后来过了几年的假期,他发现老师根本不会过问假期作业,就会说:反正老师不会查,做得怎么样有什么关系?前年开始,我总会带着他跟着我们班的孩子一同参与活动,一向不敢与陌生人说话的他,也开始慢慢地改变了。
一个寒假,孩子们过着怎样的假期生活,家长们都非常清楚,他们担心一个假期的放纵会让孩子成绩落下,最好每天安排一些复习巩固的作业,可孩子们一定是不喜欢的。近几年,假期前的新颖作业总是层出不穷,看着很有创意,很快乐,也不乏老师借鉴使用,但是否真的是孩子们需要的呢?老师总会说:这样的作业,孩子们一定喜欢的。即使是大部分孩子喜欢的肯德鸡也是有孩子不喜欢的,您怎能肯定孩子一定会喜欢这样的作业呢?
我们的重建是自下而上的,是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意愿的,更是融合了学科学习与社区实践、家庭需求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提出作业的设想,并能自主选择,在完成的过程中与家长、老师、伙伴建立关系,形成另一个成长的空间。
今年的假期活动,孩子们异常活跃,相比以往寒假的不知所措,今年我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发起人与家长的指导工作上,还有参与伙伴及家长的理念认同上。自己也主动发起参与活动,并及时地给予帮助,伙伴们的大力配合,让每个发起人都动力满满。同时,家长的持续阅读与有效参与,让孩子的假期生活丰富且有价值:小赖同学第一个发起了群内问卷;小强同学的问卷有了更多的主题与价值;一一同学每天的群内总结非常及时到位;技术男小何与小沈对于平台的指导使用非常细致……孩子们在不断的项目推动中成长起来。
二、寒假生活的“人生”时空概念
叶澜教授说过“终身教育”是一个关于“人生”时空全覆盖的教育概念。以“人生”作为思考教育的主轴,把“教育”从相对集中于一个时段、有限空间、以体制内学龄期教育为主,加上可能有的零星而非系统的、非主流的、非全体人必须参加的成人教育活动的现状,转换为覆盖每一个生命时空的活动,要关注“教育各发展阶段各个关头之间的有机联系”,因为生命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那么假期作为两个正式学期的分界时段,又该如何连续呢?假期的教育价值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区别是什么?同样作为假期存在的寒假和暑假又有什么不同?
在两年的实践中,我体会到寒假的自主性和灵活性给予孩子更多自我发展的空间,是学生自我成长意识觉醒的重要时机!如今年寒假的整理房间,不仅仅需要做,还需要思考,如何可以变整理为不整理,我们平时应该如何摆放物品,可以不乱?再如定格动画,作为有技术的语文老师,我是真不知道孩子们是怎么做出来的,可他们伙伴之间相互学习,一会儿功夫就学会了,真的是太让人佩服了;还有科幻主题的故事编写,他们自己就能完成整个流程的规划,并每天提醒轮到的同学及时更新、上传;今年我们还与社区联系,走进景园,感受年俗年味,真正地体验年的不同味道……孩子们在这样的过程,运用了学校所学的学科知识、新媒介的选择与使用,并能在过程中不断更新、改变呈现的形式,这绝对是一个持续发展的空间。
当然,说到这里,我们如何解答家长心中的疑问,其实我们只需要告诉家长:假期是孩子的,我们需要让孩子在这样的时空中成长,而不是永远感受那份学习的无味,我们需要让孩子主动的成长,有价值的成长。老师的疑问呢?当学生形成不断地自我成长后,我们还需要做什么呢?一切的未雨绸缪、尽心竭力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培养主动、健康、终身发展的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