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琳.Lynn.
关于自律,想必很多人已经多少有些审美疲劳,或是麻木了。
任凭各个社交平台如何去鼓励你应该自律,教会你如何培养自律……只要搜索这两个字,会出来一堆。但久而久之,我发现身边很多人还是觉得这事比登天还难,甚至会出现焦虑。
有些道理,永远是别人的,和你没啥关系。
只有把道理变成经历,才会是自己的,然后才有了领悟、沉淀,以及真心流露的分享。
“鸡汤”喝多了,吸收不了,只会造成营养过剩,它总归不是你自己的元气。
就好比,输出的前提,是输入。同时,也会倒逼出更好的输出。
而你的“边做边对照”也许才是最好的路线。
今年是我的而立之年,30岁,(所以请允许我放张特显来纪念岁月在我脸上留下的痕迹)
其实真的没想象中的恐怖,至少我没有任何焦虑感,即使现在未婚未育。但我丝毫不介意别人问我的年龄,也不介意每次被叔叔阿姨们发问………
甚至会有一丝庆幸和傲娇。
庆幸的是,我没有过早的将自己扔进一个可能会更混乱的生活状态里,也没有去让父母在年过半百的时候为了给我照顾宝宝而疲惫不堪,更没有在自己还不够独立的阶段给自己以及别人制造更多的麻烦与复杂……
傲娇的是,我没有那种被“剩下”的感觉,更没觉得哪里不妥,很享受这份难得的“活的明白,活的自如”。
而身边不管男女老少,似乎把30岁还未嫁的你嫌弃的一塌糊涂,甚至会因此而鄙视你……而最让我觉得悲哀的是,一些已过30的女孩们自己也妥协了,会因为别人的眼光与说辞,而否定自己,更没有勇气去争取自己的想法。真的是“别人说着说着,自己听着听着,就成真的了。”
其实旁人问什么,想什么,说什么,甚至评价什么…都和你无关。
我只知道:除了我自己,没有人可以保证什么。
心情好坏,健康状况,身材胖瘦,工作是否开心,生活是否充满动力……没人可以帮你达到你最想要的状态,包括父母。
“不是没你不行,但有你更好。”
爱情如此,婚姻更如此。就像我每次对我妈一本正经的说:
结婚,不是有了你,生活会得到改善。而是,在我本就美好的生活里,多了你,会更好。
如果不是彼此独立的两个个体,在一起,爱情的成分不会太高。因为这份感情是自私的产物。
3字开头的第一年,我逐渐发现好像能和自己玩到一起的人少了,能有心灵深处交流的更少了。但如果让我自己跟自己玩一天,太容易,甚至不够玩的。
每天需要早起、看我想看的书,做我喜欢的工作,健身,跳舞,学习各种我想学的事情……乐此不疲的折腾着。
30岁了,对于一些习惯,也能顺其自然的就坚持住了,没觉得很痛苦,甚至乐在其中。
也会经常在脑子里回想一些过往,听到的,看到的,电影里出现过的,自己做过的……如果说三十岁有什么不一样,也许就是这个了:
离自己更近了。会更清楚自己喜怒哀乐的打开方式,和搞定它们的方法。
情不自禁的会把自己做过的事,一件件的复盘、分析、评价。对的,错的,合适的,不合适的,该保留的,该摒弃的,该誓死守住的,该豁达的……一点一滴的捋清楚。
其中一个,总是被人提起:“自律性强”
跟一些大咖和名人相比,真心觉得自己不算牛,也一直在努力和他们看齐。
仔细回忆一番,不论五点半早起、坚持运动、定期给自己的饮食情况做回顾和计划…再到跳舞,看书…甚至再琐碎的一些事,比如坚持了将近两年的DIY水膜,坚持了不知多少年的无糖低脂膳食,还有苦的让我上瘾的黑咖……
这些习惯和偏好,与其说是坚持,不如说是我的日常。也就是说,如果不这么做,我会很别扭,整个人都感觉不好了。(包括我的胃)
昨天无意间又翻了几页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着什么》,突然恍然大悟。
跑步,对,是它把我变成现在这样的。
我的这些习惯都从那个夏天、从跑步开始的。
十年了,一晃而过。那句话说的真好:你现在做的每件事,都不会没有意义。即使现在你看不出它的意义在哪。
2007年夏,大一的第二个学期,人生中第一次对自己的身材开始有要求。依稀记得干过的最傻的一件事就是:上百度各种搜女明星们的身高体重,还有她们的那些无从考证的减肥史。
1米67,(当时以为应该是我的终结高度了)体重120左右,这是我的历史最高了。
让我想减肥的原因,还有一个:那时的男友,瘦的简直过分,181的个子,比我还轻!!!
采取行动的驱动力有了,正在我苦恼用什么方法行动时,想看笑话的男友不知从哪看到的一个21天法则……
“不论你想习得还是摒弃一个习惯,连续坚持21天之后,会形成一个惯性,你会自然而然的获得或戒掉一个习惯。”
这个消息对那时的我来说,简直就像圣经一般。
然后金牛座特有的固执就开始了…
雷打不动,无间断的坚持了80多天,记得很清楚,放暑假回家那天我没跑,因为要赶火车。
之所以用“雷打不动”这词,是因为那年不知怎么了,断断续续将近半个多月都在打雷下雨。
也就意味着,不论是生理期,还是刮风下雨,考前复习,期末考试……反正直到放假那天。我没间断过!
当时的男友都震惊了, 他说他当时提出那个提议的时候,也就是说说而已,没以为我会当真,会真的坚持这么多天。也引起了一场小风波,整个系,整个学院,基本都知道每天傍晚,有个带着耳机的姑娘,在图书馆前玩命的跑圈。
一圈20-25分钟,跑四圈。最后走一圈放松。
第一天开跑,有挺多人呢,但越跑人越少。临近期末考试一个月左右,只有我一个了,那感觉,好爽!好像那帮人活生生被我PK掉了。
回家那天的体重:102斤。
每天一小时慢跑,15分钟慢走放松。
第一天,15分钟不到,就已经感觉肺要炸了。
第二天,全身酸痛。
第三天,腿也很胀痛。
……
一周了,基本适应了
然后突然发现,当跑到30-40分钟时,身体反而没有疲惫不堪,而是像多了个起搏器一样。越跑越轻,越跑越快……豪不夸张,最后的十分钟,感觉要飞起来了一样。
也许很多人不相信,其实我可以理解。因为大部分人都在挣扎了30分钟左右时,就会戛然而止。后面的惊喜,当然不知道了……
除了想让那时的男友心服口服,还有一个让人不知的秘密:每当我想放弃的时候,我的脑子里都会出现高中时读过的一句英语谚语,翻译过来大概是,
成功就是,每次当你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再一点点,只要一点点。
所以,就这么一点点的挺住了。直到对它从坚持变成了热爱。
值得一提的是:第22天,我没有感受到这21天有多“神奇”,但丝毫没有想休息一天的意思。是的,我是真的有点喜欢上它了。
村上春树说过:
“人生来如此:喜欢的事儿自然可以坚持下去,不喜欢的事儿怎么也坚持不了。”
现在想起,都不禁会对自己有一丝佩服。不间断的80多天,真的不够科学,但人一辈子需要有一次没有任何借口和顾忌的坚持。
没有这80天,哪里还有后来的事儿了。
从那以后,我的生活开始一点点发生了变化,尝到了甜头,就会越来越相信。久而久之,只要有什么想做的事情,我都会毫不犹豫的在我的小本子上写下行动计划。
而21,也成了我的幸运数字。
那个暑假,我没间断跑步,因为成功启动了这个习惯,我会格外留意关于跑步的一切,然后,我知道了村上春树的那本经典之作,也知道了最科学的跑步方法是如何的,会留意很多跑步达人……总之,我的生活多了一份“牵挂”,但乐在其中。
连心情都会变美。这是真的,每次戴上耳机开跑的时候,就像拥有了全世界,不会再担心自己有什么做不到的,只要你能坚持,只要你有正确的方法。
Nothing is Impossible.
之后的故事,也就顺理成章了。
因为一次减肥经历,让我的学生时代就像开了挂。
顺利的为本科画上了句号,又幸运得被推免保送读研。
厦门的三年,跑步一直都没离开过我,至今都会怀念环岛路的夕阳和海风……每天当太阳准备落山的时候,我都在这个城市最美得地方开始我的跑步……结束时,又会迎着美得醉人的火烧云回到寝室。洗漱,学习,睡觉……很满足。
再后来,跳舞这件事,被我“染”上了。而且不可救药,不顾一切得被她俘获。
如果没有十年前的那次坚持,我想可能我是坚持不了的,因为舞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的,她需要身心合一的付出,还有强大的驱动力,更需要一份耐得住寂寞的心。
总之,最美的,也是最不易得到的。
优势,其实也是一种习惯,如果你连优势习惯的起步都还没开始。又怎么会有优势呢?
多少人因为自己的半途而废,丢掉了本该属于自己的精彩……因为你没到走到那儿,永远都想不到路上会遇到什么。
村上春树:连跑步都坚持不下来的人,还怎么创作。
如果问我“自律”到底给我带来了什么?难道一个好的生活习惯会带来那么多吗?
我的回答是:一个人时候的生活态度,决定了你的生活质量,甚至是涵养。
这是一种思维方式,甚至是思维定势(英文:stereotype)
涵养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跟蝴蝶效应一样,需要长期的积累而形成。就好比红酒酿造,需要时间来发酵,也好比健身,你需要长达2-3个月,才会见到明显的效果。
所以,这样看来,一切都变得容易了。如果你有一些总也成不了的事,那么根源也很显然了:亲,你没挺住而已。其他都不是理由。
当我们认识了一个人,
学习了一门新的技术,习得了一个习惯.......
生活都在悄悄的发生着改变,
这种改变可能是不可逆的,
而你的思维方式也在悄悄的建立和形成。
快乐,其实很简单。
你要看得起自己,
看得起“坚持”这件事的力量,
更要看得起自己的每一次成功。
因为它远不止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