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在忙着挣钱,忙着谈恋爱,忙着结婚。我在忙着找工作,忙着脱发,忙着随份子……
这几天,心脏疼。夜里常常是关了手机,睡不着。开着手机,不知道玩什么。假装每天都在忙,可是我心里知道,我依然还在伪努力,骗过了别人,却始终骗不过自己。
01.我的危机,从脱发开始起了征兆
我总觉得焦虑或许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特有的产物,但却可能是被叫嚷的最厉害的症状。
这一整年里,我们都在被油腻的中年男人,肥胖的中年少女刷屏。但是,当所有人把目光放过中年人的危机的时候,能够一眼望见的便是年轻人的危机。那是即使有着显著的年龄优势也无法避免被波及的问题,最实在具体的证据便是——90后的“脱发”问题!
阿里健康联合阿里数据,对外发布《拯救脱发趣味白皮书》,给当下的年轻人补了沉重的一刀。
数据显示,脱发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脱发群体年龄正在下沉,90后脱发人群有超越主流人群的趋势。
哎呦喂,你头发又少了嘛,你的发际线又高了一点,额头更大了呢?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啊……
是啊,彼此彼此。
大学四年,整个寝室最让人受不了的便是满地的头发,几个年纪轻轻的姑娘,每个人都是一头飘逸的长发,但你知道扫地的时候,看见一团黑黝黝的落发时,我的心理阴影面积有多大吗?
而来自《2017都市女性健康洞察微报告》发现,在咨询脱发问题的女性人群里,20~25岁年龄段的女性数量排在第一。
花样的年纪,为什么被脱发这种以前是中年人才有的问题所困扰呢?
大多数人眼中的年轻人,是满脸胶原蛋白、无所畏惧、满腔热血、生龙活虎……可现实给我们勾勒的年轻人画像却是睡眼惺忪、疲惫不堪、暮气沉沉、深受脱发问题困扰……
年轻人不堪承受的压力和内心无法丈量的焦虑都已经写到了他们的身体上。
可是怎么办呢?我还是忍不住熬夜,忍不住焦虑啊。
我上初中的表妹说她可羡慕我,终于大学毕业,不用上学了,想去哪就去哪。因为明天她就要去学校报名入学,可是今天早上很早便起床,说心里着急睡不着觉,一整天就在家里瞎转悠。
“姐姐,我不想去学校,我想在家休息”。
她对我说她很焦虑,学校压力好大,周末也是无穷尽的学习,真的好累。我本来想说你一中学生,除了念书还能干什么的话,实在到嘴边还是说不出口。
我当年何尝不是这样呢,只是那时候总以为长大了,等到自己能够自己做决定的时候就不会有烦恼了。可是后来发现,原来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新的问题不断涌现。
02.95后的就业危机
焦虑不是问题,但全社会焦虑就是隐患。95后迟迟不愿意就业,中产的职业焦虑,一同为今天的就业环境蓄养着一只硕大无比的“灰犀牛”。
考研失败,错过秋招,这是2017年的我。妈妈一直希望我考公务员,考教师资格证,希望我能够稳定下来。可是这些都不是我的兴趣所在,我一直强调我现在的人生信条是“虽然我不知道我想要什么,但我知道哪些东西不是我想要的”。
然而失败之后,高不成低不就之后,我开始迷茫,开始犹豫了,更多的是一种无法言说的焦虑,然后失眠,然后心脏疼。
我知道作为一个95后,我面对着一个多变的职场。不断增加的毕业生数量,人工智能的不断进步,狼多肉少,都预示着职位数量的减少。
最新数据显示,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820万人。再一次刷新数据,成为“史上最难毕业季。”
就业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95后,却没有像前人那样使出十八般武艺,只为生计。而是选择了别人优先的“谦虚”姿态。不过,这种被称为“慢就业”的状态,我知道只是逃避就业身上披的“羊皮”罢了。
虽然就业恐惧一直在,但最可怕的还是舒适区的存在,这才是消磨了年轻人仅剩的那点儿拼劲儿,加剧了再入职场时的恐惧感和焦虑感。另一方面,退化了生存技能的95后,在瞬息万变的行业发展和职场面前只会更加手足无措。
对于社会来讲,毕业生人数还在逐年增加,当这些慢就业的95后再次回到求职大军中的时候,当初的小问题已经变成洪水猛兽,就业形势只怕更要难上加难了。
03.喜欢别人这件事很累,谈恋爱也变得很难
15岁如果说喜欢谁,只敢藏在心里,如果任由其滋长那是早恋。被老师家长知道一顿批是躲不了的。而大学毕业之后,马上一跃几级,直接晋升成了小朋友们的叔叔阿姨。
长辈们又开始教育你要谋划终身大事了,“姑娘你都二十好几了,还不谈恋爱,再等着好的都被被人挑走了”。
对,我是等着相亲,我要晚婚晚育,我要孤独终老。
所以像《小美好》这样青春浪漫的校园偶像剧收视率才这么高,除了那些未谙世事的小女生在追。还有一种人,便是我这等错过花满枝桠的少女时代就该有初恋的年轻阿姨,一边后悔,一边感叹。
我当年怎么就没有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早恋。而最焦虑的是,长大之后,喜欢一个人的成本在变高,要做的事情很多,谈恋爱很累,而我一个人更舒服。
04.被无法复制的成功裹挟
张爱玲的“出名要趁早”确实蛮伤人的,她靠写书成为富婆的事迹也是真的感人。
我早已经被喂过无数次鸡汤,被成功学也是无数次洗脑,我真的听腻了,但不可否认的是,也是真的羡慕。
互联网浪潮成就了一批又一批年轻的成就者,我们每天都可以从媒体上听到这样那样的“神话故事”:
ofo创始者戴威是90后
摩拜创始者胡玮炜80后
动辄融资上亿的公众号背后也大多是20来岁的年轻人。
太多少年成名的故事刺激着我们的神经,但一觉醒来,自己还是那个每天在焦虑,在迷茫,在学蜗牛爬的平凡的人。
都是二十多岁,为什么他们可以运筹帷幄、光鲜亮丽,我就庸庸碌碌、灰头土脸?我不知道有多少年轻人问过自己这句话。
我们被不断地强化着成功的单一标准:用最少的时间,赚更多的钱,拥有好的社会地位,亦或者是扬名万里。
所有人都在和时间赛跑,时间就是金钱,而他们的成功也似乎显得格外光鲜亮丽。
05.我很焦虑,但我真的渴望人生会有更多的可能性
面对今天重复昨天、明天复印今天这种平庸而相似的生活,我们每个人在内心都渴望有所不同,或者让生活更有趣一些。
我想换个工作,可是我除了会做财务其他都不会怎么办?
我想去国外深造,可是我的英语不够好。
内心有很多很多想法,但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最后都不了了之。我们不愿过早地给自己加上了条条框框,害怕一直活在他人和自我的限定里。
我真的很焦虑,关于工作,如果我不能找到一份心满意足的事业怎么办;
关于婚姻,如果我不能找到一个喜欢的人怎么办;
关于未来,如果我一直庸庸碌碌,找不到出口怎么办。
我经常会听到有人说:
等我退休了,我就去周游世界。
等我有钱了,我就开个咖啡店。
可是放眼望去,真正把生活过得有趣的人往往只是少数。大多数的人不过是活得老气横秋,抬头抱怨社会压力大,低头刷刷手机,焦虑油然而生,把空虚当做孤独,把三秒热度当做努力,等到青春消耗大半时才后悔遗憾。
我真的焦虑,但是人生的路总要一个人走。就像我不能挑工作,在我什么都还不会的时候。就像我不能说我喜欢你,在我什么都还没准备好的时候。就像我不能在六月的时候,等飞雪。在春天的时候,只是想着要不再睡一觉。
相对于畏手畏脚的中老年人,年轻人试错成本更低,如果不试试就放弃,早早地限定了自己的人生,我会一直焦虑下去。
就像已错过那花满枝桠的昨日,难道又要错过今朝 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