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研究
1)组内讨论。通过组内一起解读和分析教材的知识重难点,结合小学一年级的基本素养要求,确定了数学学科综合测评所涉及的3个重要板块,分别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概率与统计,并基于教材情境从中挑选和设计了典型的具有综合性和可融合性的操作活动。
2)跨组合作。在确定了知识板块的基础上,根据各板块知识点的特点并考虑活动的丰富性,进行跨学科的研讨。思考不同学科之间的相同点并合理地设计在活动中。
/情境设计
1)符合教材情境。综合测评的所有活动都是来源于北师大版教材中的情境,从教材出发再针对知识点的关联进行整合加工。活动内容不仅与本学期的学习内容相契合,而且体现了知识之间的相关性,可考察学生在知识点掌握上的全面性。
2)贴近生活实际。活动来源于教材,同时也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的测评活动情境在生活中常有发生,因此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有序思考的意识,而且提高了学生在生活中的分类等基本技能。
/组织实施
1)学生错峰活动。本届一年级共有15个班级,总计约750名学生,分布在新校区教学楼的四个楼层。基于上述基本情况,决定以班级为大单位,同时班级内部以组为小单位,本着每个楼层参与人数呈现动态的平均分配的原则,设计了班级错峰参加活动的路线。
2)老师各司其职。为了保证每一个测评活动的开展无知识性错误、且有序进行,一年级所有数学老师不在同一时间段集中负责实施活动,不同时段不仅有老师组织活动,还有部分老师负责整体巡视观察活动进展及时反馈、统一调控。
3)助手灵活调度。参与本次活动组织和实施的人员除了本年级学科老师,还有来自三年级的学生志愿者,根据每个活动的规模需要合理分配了相应数量的志愿者负责辅助活动开展,同时安排有待命的志愿者以备不时之需。
/评价维度
1)过程评价。活动负责人在对参加对象的活动表现进行评价时,不是“一错定输赢”的评价方式,而是根据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呈现的积极程度、思考方式、操作熟练程度、合作意识、进取意识等多方面过程性的表现给予对应的印章奖励。
2)分层评价。一方面指的是学科之间的分层评价,在具有学科融合性质的测评活动中,除了对上述活动参与的过程性表现的评价,评价结果还包括涉及学科各自的要求标准;另一方面,是根据各学科的预设标准,对学生的达到的程度进行分层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