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闽北山城乡镇工作的那些年,八十年代末的一年正月,笔者有幸品尝了农村过年的年味。这个乡镇的春节习俗,与其它地方有一些不同的地方。
大年初一到初五,就是一般意义的春节正节。在山城的农村地区,节庆主要的“规定”仪式,在这五天中充分表现了出来。
腊八节拉开了乡镇春节序曲,吃完了腊八粥,年味就来了;接着祭灶节,“腊月二十三,灶火爷上天。”年味越来越浓了,乡里人准备过年,购买粮油鱼肉、新衣新鞋等迎接大年;外地工作、经商、打工的人们,也陆续开始返乡。
笔者在自家过了除夕,“旧岁至此而除,新年明晨而始”,就到了正月初一。一大早就回单位值班,正赶上全镇大放鞭炮,家家户户爆竹声声,震耳欲聋,四下烟雾弥漫。
这是当地百姓正月的第一个规定仪式:开大门。户主选择吉时,点烛烧香,开启房门,燃放鞭炮,震天动地,图个开门大吉。
第二个规定仪式:吃斋。本地人一般吃斋不吃荤,主要有菠菜、豆腐、荠菜、芋子等素食,有的是早餐吃斋,午餐便开始吃荤。邻居或亲戚之间相互拜年,有的只拜同宗近支。
正月初二,第三个规定仪式:迎土地公。这天是土地公生日,家家户户燃香放炮,喜迎土地公。嫁出去的女子,携带夫婿子女回娘家拜年。
正月初三,第四个规定仪式:请春酒。家家户户置办酒宴,亲朋好友,轮流吃请。若有谁家结婚,至亲便要轮流宴请新婚夫妇,其他亲戚作陪。有的姑表亲以下的子侄之间,相互拜年。
正月初五,第五个规定仪式:开岁,出行。家家户户放鞭炮,小孩打开压岁钱红包使用。初一到初五不能打骂孩子,但开岁之后,就不“戒”打了,常有大人对小孩说:“不听话,就‘开岁’你。”
“开岁”之后,可以“出行”,即可以外出干活,有的要过了正月十五才出行。
闽北这座山城是移民城市,来自五湖四海的居民,也“移风易俗”,带来了各地的春节习俗,比如正月吃水饺,但农村依然恪守祖辈们传下来的规矩,尽管与往昔相比,如今“规定”仪式的某些环节已有所简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