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逐渐清晰
从老爸病发,住院治疗,在家静养,一个月复查,零散康复。
从8月14日到10月9日,我们一直在做选择:今年去哪里过冬?
一是,在家里,哪都不去了。优点,我们在身边,彼此放心和踏实;缺点,关上一个冬天,有翅膀都不想飞了,心老了
二是,去海南。优点,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一切,温暖自由的冬天;缺点,儿女不在身边,海南医疗和救援,不放心啊
三是,去广州TK。优点,温暖自由的冬天,广州医疗、康养和救援的便利,各种活动有同龄人一起,充实美好;缺点,陌生,昂贵,观念接受起来有难度
最初,对于TK,
老妈的态度是开放的,支持和主动的;
老爸的态度是封闭的,不反对、不主动的。
老爸越是不主动,老妈越是跃跃欲试。老妈说,‘你老爸古板,就像是去海南,当时也说是不去,去了就相中了。去TK,也会一样的“
我的态度呢,他们的事情他们自己说了算,我提供的是选项、信息和分析。
老爸说,”等不能动了再去吧“。
今年,对于TK,
老爸头一次开口了,‘去TK吧’;相反,老妈开始顾虑了。
哈哈,人需要有对立面来强化自己的坚决。没有对立面了,顿时摇摆起来。
我说,不急着决定,多走走,多听听,多看看,多了解。
随着时间推进,这个岔路口的选项不再那么纠结了。好像自然而然的摆在了那里:广州TK。
我也知道,来这里,他们不是那么心甘情愿,而是觉得身体受限了,还受气候影响,走到这步了,只能是目前最佳选择,纯属无奈之举;其次,过了今年,明年还回海南。
温馨的飞机之旅
我陪着老妈去卫生间,看到最后一排座位是空的,其中一个座位上面绑着一个大大的纸壳箱子。
我拱手作揖请求空姐,让老妈在后面半躺着休息。
空姐和我说了疫情时期的规定,不能串座位。同时,挤着眼睛,意会我当她不知道。
我们就这样愉快的坐在后面。
我知道老爸在前面,看着老妈这么长时间没回去,肯定惦记。无奈,餐车占满了过道。
我和老妈在后面先用餐。
等过道可以通行了,走过去看老爸不安的回头望着,小桌板摆着机餐,都没有打开,手里紧紧的抓着老妈的背包。
我就知道,老爸又紧张了。
自从老妈的心脏病升级,老爸总是紧张态。我提醒过多少次,他有意识,但是,完全不受主观控制。
我想,他的血压突增,也多是受心情紧张不放松所影响。
空姐随后又把那个大纸壳箱子拿走,三连坐可以躺着了
又拿出一个毯子给当枕头。
贴心的不要不要的,我就剩拱手作揖、连声道谢了。
真是一段温暖的旅程。
疫情防控
在家里,就在关注广州疫情,位居前三啊。怎么感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呢
询问TK ,没有形成社会面,可以放心出行
到了机场,怎么也感觉不出来那种排行前三紧张的疫情气息呢
机场出口,人员稀少,扫了码即可出行,不用核酸检测
出租车上,司机说,广州做的很好,现在是可控的,也已经常态化的,什么都不影响。至于学校,什么线上线下因疫情折腾,更是没听说。
到了TK,今天父母累了,明天再做核酸吧,一商量就妥妥的
连续三天,接到流调的电话,认真询问,并强调头三天要做到三天两检。
在TK园区内,两天一检。工作人员告诉,这里很安全,工作人员都是一天一检,你们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也可以不用每次都检。
感叹,不在于疫情数字的多少,在于政府内紧外松的环境,在于凡事既有硬刚的原则,又有灵活的人性化管理。
我知之不多,因有对比,就已经够感叹一番了。
疲惫
每年都是大迁徙,
赶在天气再一次骤冷,出逃了
很明显感觉,这么舟车劳顿,对于他们的难度在逐年加大
即便是在飞机上躺着过来的,老妈还是疲惫不堪
老爸说,头一次感到这么疲惫,不想抬腿,不想说话,这是老爸这次有病后的疲乏感
我看着真心疼啊
刚入住进来,这里的一切,都没空余心思感受,沉沉的睡吧,祝老爸老妈晚上休息好
第二天
一早,电话听音,老妈声音响脆,必是睡得不错
再一问,老爸也睡不错
他们睡好了,我如释重负啊
这回好了,有心情体验了
从早餐开始
大厅窗明几净,落地窗格外面碧绿成荫,有着一股生机和宁静
长辈们行动缓慢,神色舒展
主厅已经坐满了
我们也照样学样,推着小推车,推车上面放托盘,托盘里摆满了小碗,然后就是各种品尝
早餐吃的舒服,品类齐全营养
老妈说,’这在家里再怎么做,也不能这么丰盛啊。这吃的、住的、软硬件不就是五星级吗?‘他们太容易知足,这点体验才蜻蜓点水。
用餐后,抬腿走人,被隔壁桌长辈叫住,这些碗盘需要自己端到固定位置
哦哦,好的
于是,借机聊下,
我们,’你是哪里人?‘
她,’我是北京人。‘
我们,’北京不是也有TK吗?‘
她,’北京的排不上,就来广州了‘
我们,’在这里多长时间了?‘
她,’一年了。‘
我们,’在这里好吗?‘
她,’不好我能呆一年吗?这个年龄就是过自己,把自己过好,不让孩子们操心,,,‘
我们,’您参加这里的活动项目了吗?‘
她,’按照每个人喜好吧,这里活动项目挺多的,我选择做图书馆义工,给图书排序编号之类的,总之,不让自己闲着,做点儿有意思的事儿‘
这个开局,倒是温暖和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