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认识的人确诊了鼻咽癌,感觉很不安。关于癌症我听得很多,但是认识的人确诊却是极少的。在这种不安的驱使下又重新确认了一下自己买的保险是否足够。
我总带着一种时日无多的隐忧在过每一天,别人不理解我为什么总是没心没肺地笑,快乐得像个傻子,大概是因为我体验过好几次站在死亡边上又活过来的感觉吧。这些经历让我学着放下执念,没有那么多的贪嗔痴,就更容易因为一些小事而发自心底地开心。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除了身体上的疼痛是真切的痛苦外,大部分的挣扎纠结其实都是自己解读事情的角度造成的。除了普世价值观(比如杀人犯法,1+1=2等),很多事其实都是中性的,没办法用简单的是非标准去评判它的好坏对错,所以很多事转念一想都不值得挂心。只是多数人,不管年龄多大都是二元论(世界非黑即白)的拥护者,觉得自己的标准才是这世间唯一的答案,并且喜欢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不认同ta的人。
两个人的关系质量有时取决于那个更焦虑的人,因为人性的黑暗决定了一个人过得越是不快乐越会把自己的焦虑强加给那个看似更快乐的人,从而把对方拉到和自己一样的水平。这是很多亲密关系的典型模式:追逃,一方紧追不舍要把自己的恐惧传递给另一方,而另一方如果没有很好的边界感,不懂拒绝,就只能选择逃避。
见证这种模式长大的小孩大概率会复刻追逃模式,要么变成一个追的人,要么找另一个强势的人来“追”自己。芸芸众生能逃脱轮回,不再强迫性重复父母模式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的人生都只是复制粘贴,而已。
我知道自己的底线,但却不喜欢把自己的标准强加给另一个人。人生短暂,世事无常,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趟独一无二的旅程,生命本就没有标准答案,能照顾好自己就已经是最大的修行,哪有时间去控制别人。
今天中午看《再见,爱人》又被傅首尔和老刘感动。这一季不知为什么我对他们的代入感很强,时常忍不住流泪。这个节目的前几期通常都是迷雾重重,充满各种矛盾对立的表象,但随着旅程的深入,拨开云雾就能看到他们更加完整而真实的互动模式。当他们能看到自己对另一半的期待,接纳自己的愤怒,失望,无力等情绪,爱才能重新浮现,在彼此之间流动起来。
这世间所有的遗憾都是没能好好告别,那些来不及言说的愤懑和感激,以及心中的种种困惑都无从得知,只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让自己慢慢释怀。不管最后的结局是在一起还是分开,至少他们都曾努力想要彼此靠近或者好好告别,纵使分开我想心中也不会有太大的遗憾吧。
但愿我们都不曾后悔有彼此陪伴走过的那些岁月。
2023.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