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碎片这种方式出名,一般说来,人们容易受思维定势和固定归类方式所影响,也可能是我熟悉的医生里,总是直男多一些,科研做的再棒,SCI分值再高,笔下却少有清晰温柔的笔触,所以我觉得一个医生写的书,感动无非也就是来自病患的故事而已。我一开始真的就是这么想的,可通篇读下来,让我讶异的是陶医生的书不仅有故事,而且还会有很多故事后面的观察和思考。
我们今天的不少人都喜欢说这句话“只要自己开心,管别人怎么说怎么看呢”,或者换一句更老土一点的说法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可笑的是,当真正进入实际和实践,真正面临着选择和行动的时候,这“自己的路”到底是什么样的路?“自己的心”又到底所向何方呢?而自己真能全然不在乎那些耳食之言?
一直以来就很完美主义,也一直尽力只去看待事物的美好面,觉得世界和大多数人事皆是美好,休息期间空下来看的些闲书貌似都在讲“投射”的概念。我们看见的世界只是投射的世界,多维度环境的空间下,人性显得幽深且复杂,尽管我们努力去构建的一个理想纬度屡次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好像成长就是不断的要去打破壁垒去挖掘,去探索,好像自己曾经深信不疑的东西,也会被质疑被否定然后再去经历复盘再重建的过程,可能很多事情原本就不会像考试一样有正确答案,也没有那么多为什么和结果去导向,长时间苛求紧绷的一种状态,偶尔得逃避、放纵,或者是另一种诚实,真实的面对求而不得和自己的平凡普通,完美并不美。在时间的河流里,有多少人在刻舟求剑呢?
那些撞过的墙,绕过的弯,留下的伤痕,似乎会被赋予一种全新的意义。
极度的纯粹坦诚就是无坚不摧……
病假的第一周里,断断续续读完了陶勇的书——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