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祢衡及他的《鹦鹉赋》
据报载,汉阳江滩鹦鹉洲段的建设将体现“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文化意境。
这不错,但却太单薄。
鹦鹉洲之得名实源自三国祢衡及他的《鹦鹉赋》。
据《汉阳地名丛谈》记载,鹦鹉洲有古今之分。关于古鹦鹉洲的由来,流传着这样一个悲凉凄美的故事:东汉末,名士祢衡一身傲骨,因不满曹操的为人,称病拒绝召见。曹操怀忿,但碍其才名不便杀之,罚作鼓吏。祢衡则当众裸身击鼓骂曹,反将其羞辱了一番。于是曹操借刀杀人,遣祢衡到刘表处。刘表虽也忌讳祢衡的傲慢,但亦不愿落骂名,故又转荐给江夏太守黄祖。时逢黄祖之长子黄射在长江中的江心洲上大宴宾客,有人献鹦鹉,歌女碧姬劝酒求赋。祢衡触动心事,借物抒怀,即席挥笔写就一篇“铿锵戛金玉,句句欲飞鸣”的《鹦鹉赋》,四座皆惊。不久,祢衡终被性情暴躁的黄祖杀害,葬于洲上。碧姬一身重孝携鹦鹉来到江心洲,哭毕撞死在祢衡墓前。人们后来发现,与碧姬合葬的鹦鹉变成了一块绿色的翡翠石,从此人们称此江心洲为鹦鹉洲。
《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祢正平裸衣骂贼”中,记述了祢衡“击鼓骂曹”的故事,同时也记述了祢衡被黄祖杀害后,刘表在嗟叹之余“命葬于鹦鹉洲边”的情景,并称后人有诗云:“黄祖才非长者俦,祢衡珠碎此江头。今来鹦鹉洲边过,惟有无情碧水流。”
而这位写诗的后人,正是唐代著名诗人、汉南从事胡曾。
祢衡的《鹦鹉赋》,堪称《汉魏六朝辞赋》中的精品,也是咏物赋中的名篇,其语言清丽,骈俪工致,开六朝小赋之先声。故祢衡死后葬于该洲,后人为纪念他而以“赋”名“洲”,应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因此,祢衡和《鹦鹉赋》应是鹦鹉洲文化的源头和精髓,同时也是武汉三国文化链上璀璨的一环。
《鹦鹉赋》借物喻事,借鸟喻人,用凄婉悲怆的笔调,描述了乱世中的知识分子苟且图存的痛苦心理,令人读之于慨叹歔欷之余,也会更加珍惜今日盛世的生活。
《汉阳地名丛谈》中还记载,清人胡凤丹《鹦鹉洲小志》中一幅由张仲坚绘制的《鹦鹉洲古图》显示,洲上有祢正平(祢衡)墓、正平祠、鹦鹉寺、岩头寺等建筑。后至清雍正初年,古鹦鹉洲没入江中。至乾隆年间(1736—1795),汉阳南纪门外江边又淤出一个新沙洲,时名“补课洲”(因曾被要求补白沙洲居民之课税,故得名)。嘉庆年间,汉阳知县裘行恕三次呈文,请求将补课洲改名鹦鹉洲,以纪念沉没于长江的古鹦鹉洲,获朝廷恩准,由此鹦鹉洲复名。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鹦鹉洲上重修了祢衡墓,墓为石建,方形,额题“汉处士祢衡墓”,甚为古朴别致。2000年,该墓重建于龟山南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