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认知是指学生有效监控和引导自己学习的能力。它是培养独立学习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者和教师对此都越来越感兴趣。
最近,研究人员测试了通过让学生回答简单的学习技能问题,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这是否会提高其学业成绩。研究人员将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之后监测所有学生在考试期间的学习和表现。
主要研究结果
1. 为了提高自身的元认知能力,学生应该思考三个问题:
(1)我需要哪些资源来帮助我学习?
(2)为什么这些资源是有帮助的?
(3)我将如何使用这些资源?
2. 提出这些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在学习时发现学习资源的效率。学生会因此感到压力更小、更有控制感。
3. 在班级中,实验组的学生分数高出1/3。这些学生每次考试都考得更好。无论性别、年龄或学习能力如何,所有学生均是如此。
相关研究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发展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可以提高其积极性、学习和考试成绩。多项研究发现,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数量很重要,质量也很重要。能够有效、高效地使用和管理可用资源的学生,往往能够取得更高的学业成就。
来自英国教育捐赠基金会的研究人员表示,如果元认知得以有效实施,可以额外增加7个月的学习进度。令人鼓舞的是,几项研究发现,元认知是可以教授、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其中一项研究发现,帮助学生提高元认知能力,在两周内,学生就都取得了积极的收获。
其他研究发现,通常,许多学生很难用实际的行为改变来弥补与良好意愿之间的差距。然而,有证据表明,那些提出具体行动计划的人(如本研究中的案例)确实能做得更好。
看到以上研究结论,惊讶于元认知的神奇效果。元认知通俗一点就对认知的认知,就是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觉察和控制。A.Brown与L.Baker也认为,元认知是“个人对认知领域的知识和控制”。可见,元认知这一概念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有关认知的知识,二是对认知的调节。也就是说,一方面,元认知是一个知识实体,它包含关于静态的认知能力、动态的认知活动等知识;另一方面,元认知也是一种过程,即对当前认知活动的意识过程、调节过程。
我试着举个例子,看看能不能将元认知解释清楚。比方说,学习就是一个认知活动,我们每天都在学习,可我们很少跳出来看它。在你读我《让科学改变学习》系列文章时,你对学习有更深的理解,同时,因为你知道提取练习好于重复阅读,你改变了以前“读书千遍其义自现”的认知和行为,因为重视提取练习,你的成绩得到大幅提高。再举个例子,你自己解答数学题的过程是一个单纯的认知过程。当老师要求你将解题思路讲述一遍的时候,这就是元认知。如果你能将问题讲得明白透彻,你的受益更大。所以,给别人讲题,既帮助了别人也提高了自己。说到这又让我想起了费曼学习法。
我们有些孩子埋头苦干成绩却不见起色,原因就在此。不知道自己在干嘛,怎样才能将它干得更好?没有这方面的觉察和控制,所以才会出现所谓的假努力。比方说,老师让同学们将错了的题订正过来。这一行为的终极目的是讲这道题真正搞懂,而非将正确答案抄一遍。有些同学订正时应付了事,结果就很惨,辛辛苦苦大半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不会的还是不会,成绩怎么会有提高呢?具备元认知的学习主体,他知道订正的目的是掌握,于是订正时他会走心,而且还会经常去翻看复习(这是简版的错题本)。
再举个例子,假如有一天早上你去上学,匆忙之中你嘴角还挂着一颗饭粒。路人纷纷侧目,你依然故我,无知无觉(此阶段就像没有考试的学习,容易让人麻痹。虽然写作业时有不顺,但还不至于让你不痛快。因为大部分孩子只关心有没有完成,不关心自己是否真的掌握。所以说,不会做时随叫随到的父母和作业帮一样扮演了路人甲)。
待到你在教室坐下,周围同学恶搞,只冲着你笑,却不指出你的问题所在。再迟钝的人此时也坐不住,可是你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你着急上火,却于事无补。你隐隐觉得自己身上哪里出了问题,于是你一脸狐疑。你的囧与尬,引发了他们更肆意的笑。当你觉察到他们不会帮你指出,只想看你笑话时,你想起洗手间有一面镜子,或许它能帮助你(此阶段就像是一次考试,分数和鲜红的叉号给了你囧与尬,你有羞愧却无从下手。知耻而后勇者就会想着解决)。
你拨开人群,快步奔向洗手间。在镜子面前,一切昭然若揭,你迅速发现问题所在,你扒拉掉嘴角的饭粒。围观的人群索然无味自行散去(此阶段,镜子就是元认知,它能帮助你发现问题所在并能解决问题)!
你觉察能力上来了,你一定会问我:“刘老师,这面镜子在哪儿?”其实,我的《让科学改变学习》系列文章就是镜子之一,它可以帮助你看到问题所在(关于认知的知识)。至于自己愿不愿意伸手扒拉脸上的那颗饭粒那就是你自己的事了(对认知的调节)。
刘启辉,青岛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出版畅销书《学习好其实并不难》《其实你不懂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