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习惯,写作的时候,会在办公软件上切换到自己的账号。以前是为了能够在一个地方可以集中存储奇思妙想。
现在每次这个时刻,切换身份,是要开始充电了。
你的能量来自哪里?足够的睡眠、充沛的体力还是人群或者独处?
我的能量来源是独处。
一个人呆着的时候,会慢慢地经历一个负能量走完发现、停留、观察、允许、告别、下一步的过程。以前,会有个身体里的小人不断对自己说,你怎么这样?你怎么能那样?现在,身体里的这个小孩变得更加能够理解自己,不会对自己说那些不会对别人说出的刺耳话语。她只是陪着自己一起面对一切,然后一起收拾,再好好安放自己。
还是不太敢相信时间已经过得这么快,不管是半年、三年、还是十年。历历在目的不太希望是别人喂给我的信息,而是一个自己基于reality的触摸,一点一滴的感悟,虽然,也只是某种意义上的局限偏见。
最近,呆在家里的时间长了,发现原来的窗帘太长了不合适、地上很角落的灰怎么处理都弄不干净、煮个饭比想象中不费事、啥也不做也会产生很多需要被扔的垃圾、身体有些地方有一点不好了。当关注点不再是原来的日复一日重复日程,有了一点点心力在做完一件事以后顺手把余下的事情一起处理。
以前无意识被完全被忽略的小事,不需要那么多能量启动了。
很久很久没有给花花草草浇水,有两束已经变成干花。看着苟延残喘的植物在大大小小的盆子里,在想:原来和我一起的话,它们需要这么强的耐受力,需要很顽强的生命力,不是去绚丽绽放,只是存活。
这也像极了自己。
稍显忙碌的日子,开始渴望写作、看书、录歌或者发呆。为什么,可能是它们因为太久的朝夕相处,已经从消耗能量的事情变成了我的能量源泉了吧。
音乐播放器搜一首歌,误点一个电台。很好听的声音传来,是一个在重庆的男孩子录的,他说生活有起有落,各自都在负重,然后那首推荐的歌里,唱着:
(图片转自QQ音乐《篇章》张韶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