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个想法,有时间读读柴静写的《看见》,似乎是某位同事(王)提到过的一本书,可就在日复一日地混日子中慢慢地也就淡忘了,所以说,光靠头脑记忆是靠不住的,头脑和人的本质一样,都喜欢偷懒,所以,想做一件事的时候,就要记在本子上,有空多翻翻,规划时间执行,否则又被遗忘在时间的尘埃里。这次能够读到这本书,完全是一个契机和巧合,某同事(蔡)要办图书角,让大家推荐书目,这才想起有过这么一本书值得一看,这可能就是我和这本书的缘分吧,说起缘分,另外一个同事(周)给我的解释是,缘是指人和人之间随机的交集,即相遇,份是指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记不清了,我想似乎是这么个意思。所以,当征求书目的调查问卷下来时,我就填了这本书,刚巧周有这本书,第二天就拿给我了。我读书一直都是被动的,别人给我什么书我就看什么书,幸好给我提供书的是个爱读书且善于发现好书的人,我乐在其中,少了筛选的过程,感激中国好同事!
《看见》序里面提到一个人,陈虻,我校友,我看过他写的书《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老实说,这本书我读起来很艰辛,因为通篇是在讲述如何拍出好片子,如何捕捉新闻要点,以及摄影手法和探讨各种模式,总之,就是在开创先河,引领潮流,那时候也是央视人才辈出的时代,像白岩松等。提这个事情的初衷是为了把相关的人物关系串联一下,人生无常,同一时代的人有些已经离开,有些还在坚守,可很多时候已是物是人非,其实这也是社会发展之常态,一个时代的落幕是另一个时代的开始,这是我想起了昨晚看的电视连续剧《大秦帝国之崛起》一代战神白起的陨落,白起的结局是注定的,在那个时代,正如秦王说的,你要先忠于君王,然后才是秦国,白起一生以秦国为自己效忠的对象,他会为秦王险他于不仁不义有怨,如坑杀二十万赵军,为秦王听信范睢让他撤兵无法灭赵而丧失秦国一统天下有怨,屡次违抗王命不领兵出战邯郸,即使他的做法是有道理的,不打没有把握之战,但在王权不可藐视的情况下,已经犯了忌讳,按常理,任何一条都可以置他于死地。所以,他以为自己发发牢骚没什么,毕竟为秦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为君主拼了一辈子,可是,对于一个不能再为君王产生利用价值还满腹牢骚违抗王命的臣子,怎么会留你活路,所以白起最后自刎前嘲笑自己太幼稚了,总该知道自己的结局,令人唏嘘不已。
看完《看见》序,觉得柴静是表达的是,新闻工作者追求的真相是什么以及在追求过程中如何安放个人情感,即既要遵守新闻工作者职业操守,又不违背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