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到现在,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第十四条—教材的首次学习。
书中说:学生学习落后和成绩不佳的根源之一,是对教材的首次学习学的不够好。班级中的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总会存在,有的学生“一点就透”,有的学生怎么都学不会,我一直把成绩不好的原因归为:上课不认真听讲,识字量不多,作业不认真直到读了《给教师的建议》,才有了深刻的反思:他们对于教材的第一次学习,掌握的不够扎实。
学习教材的第一堂课,应成为特别的一课,这节课必须进行的特别明确,要让每一个学生的头脑都运转起来,也要多培养他们多独立劳动。之前在学习新课时,课堂上主要还是以老师教为主,学生的独立劳动比较少,而且对于所有的孩子都进行了一刀切,没有太大情况的考虑到孩子们的差异性,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是要把教学重心放到第一节新课上,让学生在第一次接触新知识时,有深刻的记忆,力争做到堂堂清。
在首次学习教材的课堂上,多注意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在独立作业的过程中理解实例并进而掌握知识。对于学困生来说,可能对于新知识的掌握理解比较慢,这就需要老师走近每一个人,看到每个人的困难所在,实行分层作业,为他们布置适合他们学习情况的作业,而且一定要使他们自己动脑筋,而不只是听同学或者老师的直接答案。
在课堂作业中,努力使学生在练习中不出差错,养成在课堂中不出任何一个差错的习惯,那在家庭练习中也会很少出错,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需要把“不出差错”当成一个目标提出来,争取让所有的学生都努力完成。
通过阅读这一建议,对以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今后一定要认真对待孩子们的“首次学习”,让他们踏踏实实学好每一个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