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系的重建》中作者引用了这样一个案例,一对情侣参加比赛,决赛的紧要关头,女孩想要牵伴侣的手,结果遭到了拒绝,女孩认为自己没有做到独立,内心充满愧疚和自责,最终输掉了比赛。
赛后女孩儿认为是自己不够独立。将问题归咎于自己太依赖对方导致的。
通过案例,作者引申出他的观点:“依赖,并非是坏事。”对于成人间的亲密关系而言,文章将依恋倾向分为三类。
焦虑型:他们常常沉迷于亲密关系不可自拔,常常怀疑自己的伴侣是否能回馈与自己同样的爱。
回避型:他们将亲密等同于失去独立性,因此常常试着削弱亲密感。
安全型:他们喜欢亲密,往往温暖而有爱。
我们常把恋人关系想象成亲密无间,就像杨绛和钱钟书先生,到老钱钟书还对别人说“她是最才的女,最贤的妻。”而杨绛也安于钱老的爱,两人在文学上相得益彰,成为文坛上明星。这是最理想的关系,书中称之为安全型关系。
其实生活中大部分情侣都是焦虑型和回避型的关系。所以会出现各种矛盾。然而矛盾虽然存在,但他们也不会分开。
就像书中的案例,女孩没有必要自责,女孩认为的独立,其实是外在的文化赋予的外来物。
因为人在相处的方式中有自己的一套方式,这个方式来源于每个人不同的基因,是一种心理发展,也就是说跟自己的童年成长有关。
比如童年时妈妈的养育方式不同,给孩子的感受不同,长大了就可能出现不同的与人相处模式。
从心理发展学上来说,这没有好坏之分,只要能够识别自己的情感类型,取长补短,规避短板,一样可以使自己摆脱困惑,获得幸福。
有人说:“与人相处的方式,就是鉴定一个人的成长的模式,这个模式就是心理健全。”是的,就像书中列出的关系类型,我们可以对照一下自己,但要找出健全自己性格的方法,以便获得更多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