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就是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这是龙应台在《目送》中的一段话。
那天晚上,父亲突然打电话说让帮他整理一篇自己写的小短文,我很惊讶,因为才能过来没有见过他写东西,也很好奇,作为农民的他写出来的文章是否如他所深爱的黄土地般让懂他的人心醉。于是我们隔着1253公里,通过微信,他在陈述,我在手写。当他说出题目的时候,我的心有一点点的出动,我明白,原本不善言辞的父亲已经开始用文字来诉说他十几年漂泊他乡的乡愁了,那篇小短文是这样的:
家......
异乡的夜晚家是一个梦,离家的日子 想念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想家的日子天不再蔚蓝,凄凉的夜没有了月光,一个梦使我感受到家的温暖,一桌子并不丰盛的饭菜围住了团圆。
想家的时候鲜花流下了露的眼泪,天寒时融化了心的冰层,想家的时候找一条无人注意的小径,静静地走,慢慢地走,万家灯火却没有自己的一窗。
区区百十来个字,没有任何华丽辞藻,没有任何大的冲突情节,而我却看到了身在异乡的父亲满溢的乡愁。十几年前,由于家境窘迫,父母不得不远离家乡去外地打工来谋求生活,于是我们之间就真的应了龙应台的那句“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那一年我九岁懵懵懂懂,他三十六岁,背负着生活的重担,这一年我二十二岁,刚刚离开校园,初尝社会,他四十九岁,已用自己的勤劳为家庭换来了还算不错的生活。几千个晨昏线交替的瞬间,我拼命发芽拼命长大,想要接过他手里叫做“责任”的接力棒,而他已白了头发,依然在努力想要在未来减轻我赡养老人的负担。我不断挺拔的腰背的了另一面是他弯了的脊梁,生活让我们分隔两地,然而我们却从未停止过深爱彼此。
也许,他的乡愁里不只有我,也有家中年迈的奶奶,长眠地下的他的老父亲,有同样在异地的兄弟姐妹,有家里袅袅的炊烟,有隔壁院子里的老槐树,有田间地头的茅草屋,有村口几个老头下的象棋,有......
可能很多个夜晚,家乡的一幕幕从他的脑海掠过千遍,勾起了他千丝万缕的乡愁,那个时候也曾划落过泪水,可是父亲与丈夫的身份让他只能把这些压在心底,扛起肩上的责任和内心的爱继续奋斗。他不是英雄,不是超人,却是我心中最亮的那束光,他的每一缕乡愁我都将烙在心间。
爸爸,前半生我目送你,后半生你目送我,物理上的渐行渐远永远也不会让心与心之间相隔甚远,这些年,脑海深处的光亮一直在伴我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