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不可分,坚持不懈不倒翁。
欢迎来到箜的世界。
今天分享的是《牛奶可乐经济学》之折扣中的经济学。
1. 为什么酒店附设小酒吧的价格那么贵?
2. 为什么在银行之间电汇比用支票汇款要贵得多?
3. 为什么家用电器零售商会在炉具和冰箱上敲出凹痕?
4. 为什么黑色的苹果笔记本电脑比同样规格的白色笔记本电脑贵150美元?
5. 为什么购买音乐会套票要便宜得多?
6. 为什么机票现买价更高,而百老汇演出的门票现买价却更低?
7. 普通“杯”的容量是8盎司,可为什么星巴克最小杯的咖啡叫做“高杯”,容量是12盎司?
8. 为什么很多餐厅都为饮料提供免费续杯?
9. 为什么普通人连最简单的录像机的功能都用不全,但它却还是有那么多功能呢?
10. 为什么廉价航班的餐点收费(豪华航班一般免费),而豪华酒店上网要收费(廉价酒店则多免费)?
11. 为什么不少游乐园里最受人欢迎的游乐项目前总排着长队,游乐园却并不对之额外收费?
12. 为什么顾客临时取消预订,租车公司不另收费,而旅店和航空公司却要收取昂贵的取消费?
一价定律最适合的是完全竞争的市场——大致说来,也就是像食盐和黄金这样的市场,无数供应商贩卖高度标准化的产品。
但也有很多产品,并不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出售。如一价定律不适合电影放映市场,不同的电影院位置不同,放映时间也不同,从某些方面来说,每一场电影都是独一无二的。同一部电影的日场票价一般比夜场便宜,因为下午有空看电影的人总比晚上少。
影院老板还经常给特殊群体(学生、老人等)打折,因为他们认为,这些人的需求对价格更为敏感。与黄金和食盐不一样,电影票无法随意转售。年轻人不可能买一张学生票,然后再把它卖给成年人,从中牟利,因为只有拿着学生证的人才能使用折扣票。
但在实际的产品(尤其是昂贵产品)市场中,套利的可能性限制了垄断者向特殊买家索取高价的能力。如影院的爆米花,老板不太可能对成年人卖5美元,对学生卖2美元,因为肯定会有学生用折扣价买了爆米花之后再卖给成年人,赚取差价。
虽说转手套利的可能性限制了卖方对同一产品索取不同价格的可能,但为了突破这一局限,他们想出了各种机智对策。不少诀窍都具备一个共同点:卖家允许顾客以折扣价购买,但前提条件是顾客必须首先跃过某种门槛。最常见的例子是短时贱卖。愿意付出此种努力的买家,得知打折开始,就不怕麻烦地专门赶过去买,从而享受折扣价。不愿费劲的顾客则要支付较高的价格。
任何打折安排的目标,都是向那些不会以标价购买产品的潜在顾客提供一个价格突破口,同时尽量少让其他买家利用折扣。
如有些电器商会故意让电器敲出小瑕疵,以便在特卖会的时候“瑕疵品降价卖”,吸引潜在顾客,而这确实有效,特卖会的供不应求就能说明这一点。
普通“杯”的容量是8盎司,可为什么星巴克最小杯的咖啡叫做“高杯”,容量是12盎司?
(詹妮弗·安德森)
星巴克是全世界最大的现磨现泡咖啡连锁店。自1999年以来,该公司出售的咖啡都分为3种规格:高杯(容量12盎司),大杯(16盎司)和超大杯(20盎司)。但从技术上来说,普通的一杯咖啡,应该为8盎司,6盎司亦可。连星巴克自己的泡咖啡说明书上也写着,“我们建议,每6盎司水冲兑两汤匙研磨咖啡。”那么,为什么星巴克不卖标准杯咖啡呢?
实际上,星巴克是卖的。如果你找服务生要“小杯”,就能得到传统的8盎司杯装咖啡。但该店的售卖单上并未列出“小杯”,而知道这一点的顾客也很少。
“小杯”是该公司折扣最大的咖啡。小杯卡布其诺的售价比12盎司的高杯少30美分,但浓咖啡的量是一样的,又因为它包含的奶泡较少,味道更为浓烈,不少咖啡迷都喜欢。
星巴克营销“小杯”的秘密方式,使它成了一种歧视性门槛价格。阻止对价格不太敏感的顾客购买打折“小杯”咖啡的门槛,是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小杯”的存在。在大多数市场,为了发掘最划算的交易,对价格敏感的顾客会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努力。如果你是个对价格敏感的购物者,很可能会碰到这样的情况:至少有一个朋友会发现星巴克“小杯”咖啡的秘密,并把它告诉你。与此同时,对价格不那么敏感的顾客则继续安于享受20盎司的“超大杯”。
这一章的要点如下:
·在实际的产品(尤其是昂贵产品)市场中,套利的可能性限制了垄断者向特殊买家索取高价的能力。
·卖家允许顾客以折扣价购买,但前提条件是顾客必须首先跃过某种门槛。
·凡是具有规模经济生产流程的卖家,都必然会用到设置折扣门槛这一工具。对价格敏感的买家打折,同时无需对其他顾客降价,能推动生产者扩大规模,降低平均生产成本。
·在某些情形下,折扣门槛只不过是需要掌握一定的信息。一旦你掌握了这种信息,就能享受到较低价格,又无需付出额外努力。
·有时,卖方似乎有权索取较高价格,或是因为客人取消服务而收取罚款,然而,出于策略性的考虑,他们并不这么做。
好啦,今天就到这里了,明天继续!
作者:箜
若是同频伙伴,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