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被一个神奇的节日刷屏了:国际不打小孩日。但是我更喜欢的是它的另一个名字“无巴掌日”,呼巴掌不对我知道,那我打屁股还不行吗?
小时候谁还没挨过打啊,我记得小学一年级跟着同学在河坝上走被老妈现场活捉,都来不及上道具,直接就用巴掌啪啪拍屁股,带回家以后觉得没打到位,拎起衣架继续打,那撕心裂肺的感觉,一直疼到现在。 反正打那以后别说在河坝上走了,看到小溪都不敢挨着走。虽然被揍得很惨,感觉一点心理阴影都没留下,反而心疼老妈,毕竟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妈你轻点,仔细手疼。
当年初为人师,开完家长会之后,一个平时狂拽酷炫屌炸天的男孩耷拉着脑袋愁眉苦脸,来问我,老师你知道啥是男女混合双打吗?当时我秒懂,并毫无同情心地放声大笑,该啊你。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现在正面管教成了政治正确,打孩子是管教无能的表现。有一回,孩子同学的家长无意中说起,他们从来没打过孩子。 当时有点蒙圈,啥?你们知识分子家庭现在都这么有原则,不打孩子了?我也是很有原则的家长好伐,当然我的原则是每次只打一个娃,其余的杀鸡儆猴即可。
怎么说呢,每次打完了确实很后悔,觉得自己特混蛋,恃强凌弱,情绪管理没做好。但是打娃也是为了维护我内心世界的平衡,这么熊的娃不揍一顿,我既对不起祖国对不起社会,又对不起列祖列宗。再不收拾,还等着大了别人收拾她?毕竟咱是普通家长,手段有限,但凡有点别的法子,也不会动手了。不要把打孩子和虐待孩子混为一谈嘛。
我还特地搜了某砖家硬要佐证我,“我知道,一些书里说家长不应该打孩子,但我觉得那是个错误,”他说,“可怜的母亲无处可去。她生孩子的气,气得柳眉倒竖,很想狠狠地打他屁股,但她却被告知不应该这么做。她应该打下去,这对她有好处,因为这能释放她的情绪,孩子肯定也更喜欢被打屁股而不是听父母的长篇大论。”
当然,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也得给自己立点儿规矩。
一、打孩子要打出仪式感。要有专门的道具组,比如我就是网购了一把结实美观的戒尺。不能动不动为小事生气,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打孩子,更不能用戒尺吓唬一下,随手就扔在一边。要知道戒尺不是普通物件,拿出来就要派大用场,随便拿出来舞弄,它就没有威慑力了。得束之高阁,象征意义大于实用价值。等到戒尺出鞘,必是大事,比如安全问题。
二、开打之前必须清场,一举两得,孩子大了自尊心越来越强,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另外,骂得重,打得轻,以气势碾压,隔山打牛,给门外的另外两个以巨大的震慑力。恐惧往往来自知道很疼,不知道到底多疼。
三、孩子大了就别打了,万一被反杀呢?好汉不吃眼前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