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蛇添足的故事,相信每个人都耳熟能详,不再赘言。有人曾为第一个画好蛇又添了四只脚的人可惜,认为他完全可以再“补救”一下:“我画的是四脚蛇!四脚蛇难道不是蛇吗?”其实,输了就是输了,绝不提倡强词夺理。本来就已经理屈,如果他真的敢继续多此一举,很可能导致众人的一片指责而下不了台。
古时,有位将军得到了一根上等紫檀木,令工匠将其制作成一张硬弓。然而,将军嫌该弓太土气,不够醒目,又命匠人在上面雕刻花纹。后来他又觉得花纹不够典雅,让人雕上精美的狩猎图才罢休。正式射箭时,拉弓如满月,只听“啪”的一声,弓折断了。弓上雕花,白白断送了一把好弓。
军中无戏言,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南军司令--罗伯特·李就因命令中多了一句话,饱尝了失败的苦果。某日,罗伯特·李向师团长下达了一道命令,“迅速突破敌阵,限傍晚前攻下高地。”但他居然鬼使神差地又添了一句,“如果可以攻下的话。”其结果是,南军“因故”未能攻下这战略要地,导致北军士气高涨,南军被迫陷入消耗战,最终无奈地撤出战场。
公元219年,魏国大将夏侯渊占据定军山。诸葛亮故意说:“夏侯渊骁勇莫敌,除非马超、张飞,无人可挡。”性格刚烈的黄忠被激怒,当即主动请缨出战并表示如不胜甘当军令。诸葛亮就用一句话,不但派出了合适的将领,还暗地激发了己方士气,真是恰如其分,毫无多余。
在人际交往中,如何用最少的话迅速拉近双方的距离呢?三国中的鲁肃为我们提供了好的榜样。鲁肃一见诸葛亮就说:“我,子瑜之友也!”子瑜,就是诸葛瑾,诸葛亮的大哥。这句话简约直白,一下子就让诸葛亮彻底放下了戒备(大哥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两人一见如故,此后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如果鲁肃这样说:“诸葛先生这厢有礼了。我乃吴侯特使,姓鲁名肃字子敬,江东人士,官拜赞军校尉。本次前来是为了孙刘联合,共同破曹。卧龙先生名满天下,我对先生敬仰已久,望先生以大局为重……对了,我还认识你的兄长……”真这样自我介绍,堪称画蛇添足的典范,估计诸葛亮的耳朵当场就要起茧子。
言多必失。有一人请客,客人尚未到齐。他说了一句不该说的话:“该来的还没有来。”当场导致部分客人负气而走。如果他就此打住,保持沉默,还可挽回。但他憋不住,又说了一句:“不该走的又走了。”结果,剩余客人也全部散去。
美国前总统柯立芝就是一位惜字如金的领导人。但凡记者让其评论世界大势、经济政策时,他的回答永远只有一个字“No”。有一次他在某地结束旅行,返回前夕,记者希望他给美国人民说几句话时,他也就两个字“再见”。许多政客因为失言而倒台,柯立芝却安如泰山般地度过了总统生涯。
常言道:过犹不及。如果事情已经恰到好处,刻意的添油加醋就成了多余。否则,不但不能锦上添花,反而可能弄巧成拙。应冷静思考,集中精力,进一步简化及优化流程。画蛇添足,是务实高效的大敌。我们应该时刻考虑,如何以最少的代价获得最多的成效,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多的产出。与目的无关的多余事情,不是干扰就是诱惑,有所不为,方可有为。